這本書的翻譯書名和原文對照起來挺有趣的,翻譯是《斜槓思考》,但原文可不是《Slash Think》,而是《Loser Think》,也就是說呢,要遵照原文來翻譯的話,應該要翻成類似《魯蛇思考》,而譯者在書中確實也把loser think翻譯成「輸家思考」,而這個翻譯我想主要是考慮到書名給人的印象吧,近年來「斜槓」一詞還挺熱門的,所以看到「斜槓」就馬上會引起讀者的興趣,相對來說如果看到「輸家思考」,可能一來沒辦法馬上聯想到什麼,二來看起來就很負面。

不過這書名也不能說翻譯得完全沒道理,看你要用怎樣的角度來切入這本書的內容。本書其實就是以各個學門的思考模式或重要概念,來說明一般人很常出現的一些思考盲點,並且指導讀者以這些不同學門的思維長處,來取代一般慣性,可以讓人生過得更順利。

本書的主旨,從正面來說,就是「學習各種不同學門的思考方式來改善人生」,說是「斜槓」好像也不為過,但從比較戲謔的方式來說,就是「一般人有很多很廢的思考方式,所以才會做出很多魯蛇行為,這本書則可以帶你跳脫這些問題」。

讀完以後,我挺喜歡這本書的,也覺得這是本適合大多數人改善處事態度和決策模式的好書。雖然說本書提到了很多不同學門的思考模式或概念,但讀起來卻不會太困難,而且大多應該都很有用,

我認為本書可以有不同用法,一個是讀完以後給自己一個全面性的思維檢視,看看自己有沒有哪些部份是作者所謂的「輸家思維」,而讓自己有進一步跳脫這些輸家思維的機會,至少,你可以意識到,你現在這套專業,或是這套處事方法,並不是在所有場合中都適用的。又或者,可以當作一個練習清單,讓自己一項一項練習,好比說以一個月為一個練習單位,第一個月練習心理學家的思考方式,第二個月練習藝術家的思考方式等等。另外也可以將本書當成一個觸角,如果對本書介紹的不同學門的思考方式中,某些特別感興趣,就可以進一步去取得相關領域的其他書籍進一步深入。

而對於作者這樣的作法,我自己也有一個感受就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受限於自己的成長背景、教育訓練以及職場專業,但人生其實是有很多面向的,而應對不同面向我們需要不同的思考模式來應對,但大多人通常都只會採用其中一兩種,那麼在決策過程或人生各種任務的應對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或限制。但有時候這些問題和限制也不是真的那麼難解決,可能只是需要稍微提點一下,換一種不同的角度來切入問題,就可以順利打通了。

就如同作者在書中裡的另一個重要概念叫「精神牢籠」,這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思考方式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有限,我們以為自己有自由意識,可以探索各種可能性,但其實我們的思考模式比自己所想得還要僵化還要受限,甚至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接受特定的專業訓練後,這傾向反而更嚴重。

很多時候我們在人生上很多的不如意,其實是出自我們的思維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或者讓我們無法使用更好的方式來下決策,我們自己限制了自己,而只要我們能夠在思維上跳脫既有的限制,轉個彎換個視角,事情可能會變得出奇的簡單,至少是有機會跳脫死胡同。而要做到這樣其實並不用把各個學門都從頭到尾學得像本科系出身的人那樣專精,只要擷取他們的特定視角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可以有很棒的效果。

我自己接觸過的人裡面,有不少也是讓我看起來覺得「這人怎麼那麼蠢啊?」、「啊這樣不就好了,幹麻硬要那樣做?」、「這個人腦袋真的很死板無趣耶!」。這些人會給人這樣的感覺,往往不是他們的智力水準真的特別糟糕或怎樣,而是他們被困在自己極為有限的思考方式中跳脫不出來。當然,我講說我遇到很多這樣的人,其實我自己曾經也是有很多盲點,而且我現在依然有很多盲點,又或者有些是我有自知但還是不小心常常會犯的盲點。連作者本人也說,他自己也還是會犯下他所謂的「輸家思維」,但他對這點有所自覺,並且也不斷地在改善。但只要知道這點,並且知道可以改善的方向,即便無法解決掉所有盲點(人總是不太可能完美嘛。),至少也可以持續成長,並且不斷從各種「精神牢籠」跳出,讓自己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讓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2 月 17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