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時候,有出版了一本《雪球速讀法》的中文版,主題是如何更快也更有效率地讀完一本書,核心概念大致上就是以快速但大量重複的讀法,來取代傳統的慢慢仔細讀一遍。而後來作者宇都出雅巳又在2018年以同樣的核心概念出了一本《零秒速讀法》,和《雪球速讀法》不同的是,這本是針對準備考試和檢定的方法。
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閱讀一般課外讀物採用速讀法應該比較能接受,畢竟只要能掌握到書籍的內容主旨,細節沒有記清楚其實也還好。但面對考試和檢定時,要採用速讀法總覺的怕怕的,畢竟考試是要精準地寫出正確解答,可不能光掌握主旨,還得要能夠正確回答各種問題。但本書作者認為,沒問題,這套速讀法一樣可以準備考試,而且還可以比傳統作法做得更快又更好。
再強調一次,宇都出雅巳的速讀法核心精神就是「快速但大量重複」。整本讀完我大致上也同意準備考試應該要以書中的核心精神來準備會更有效率。這裡我認為有兩個很重要的學習觀念:
首先就是依照腦科學的研究指出,對學習來說,高頻率和重複次數,比持續時間長度重要,這意思是說,假設以同樣七個小時的總學習時間來說,你分配到一星期裡面,每天學習一小時的效果,會比你選在某一天內一口氣學習七小時來得好。又或者,同樣花七個小時讀一本書,你以每一遍花一小時,然後讀七遍,會比你用七小時慢慢讀一遍記得更多內容。
再來就是對學習來說,先見林再見樹會比較好,也就是說,先掌握整體的架構,再來處理細節會有比較好的學習效果,我相信有不少人都聽過,要好好讀一本書的話,首先要看看書的封面介紹,然後就是目錄和序,先掌握這本書的問題意識、核心精神,以及整本書的編排架構,知道不同章節之間的關係,接下來要進入正文時,才比較能掌握現在在談的重點是什麼。而快速地閱讀,就是可以先快速掌握整體的輪廓,然後再透由一遍一遍的重複,掌握越來越多的細節。
其實這本書在準備考試方面的精神,很類似於我之前在這篇文章介紹過的山口真由的「讀七遍」,同樣都強調不要在第一遍就慢慢讀,讀懂了才繼續往下,而是要先快速讀過,不懂不要管他,先跳過,目標就是先整本讀完再說,等到你掌握了整體架構,有些原本不懂的細節,放在整體脈絡中,可能就變得可以理解了,另外在一遍一遍的重複中,你不只掌握整體架構,腦海中的資料庫也越來越豐富,而變得更豐富的資料庫,又會讓你可以更能理解剩下不懂的部份,如此重複下去,就可以越來越掌握到整本書的內容,而且還不是以各自獨立的章節記得,而是以一個有機整體的架構掌握,這樣也記得更好。
另外在練習題方面,宇都出雅巳也和山口真由一樣,認為題目要是真的不會,就不要在那邊慢慢想到會,直接看解答吧,如果你現在的程度根本就無法掌握解題方法,那不如先把解題方法重複看到熟,再來試著自己解答。
以我自己的實踐來說,這套真的相當有用,幾年前我在線上課程學習資料科學時,在面對練習題常常會堅持要自己想出解答,有時候怎麼改怎麼錯,但我就是死不看解答,後來因為這樣很累,加上進度緩慢,很容易就把耐性磨掉,然後就是放棄學習,同時也對學習這個課程充滿挫折感,就很不想再碰,但自從我知道了這套不同的學習觀念,我最近一個多月開始重新嘗試,每天就練習個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練習題我還是會稍微想一下,但只要一段時間想不出來,我就不跟他囉唆,直接看解答,然後看看自己錯哪裡,不管是裡面有東西我不熟,又或者是自己忽略了一些小細節,總之我是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才寫不出來。
我用這種方式,比起之前,在更短的時間內,我卻練習了數倍的題目,而且發現學習效果真的明顯好很多,花的時間不多,負擔少,但保持每天都要確實執行(記得,頻率比持續時間重要),執行一個多月下來,比起之前每天花幾個小時學到的內容還多,也更容易持續下去。我現在才知道原來之前學習效果那麼差,最大原因是我用了很爛很沒效率的方式來學習。
當然,我知道要一下扭轉這種學習觀念並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在面對重要考試時,要冒險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準備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對自己過去的學習和考試表現不太滿意,甚至可以說充滿挫折感的話,那麼不如就參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