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進行各種創作活動的話,好比說寫作、攝影、繪畫、編劇等,或者需要靠想出點子來解決問題的人,常常都需要各種點子。但有比較多生產點子經驗的人應該都會感受得到,點子這種東西和其他類型的工作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點子不是你坐在那邊努力追尋就一定有的,相反的,有很高比例的點子是在其他活動的過程中出現。
已經有腦科學的研究指出,當我們開始放空或是從事比較非專注性的活動時,比說放空、散步、洗澡、睡眠等,大腦會進入預設模式,此時大腦並非停止運作,反而是開始隨性地到處連結,這種狀態相較於專注在某些事情上時,會比較發散,因而比較容易跳脫出專注活動時的框架限制,反而更容易出現創新的點子。
很多從事藝術創作,或者是理論研究的人也都會給自己放空的時間,讓大腦中的點子互相激盪產生連結,而創新的點子或解答就可能在這個狀態下產生。
好,那麼這裡會有一個問題,我們無法自行掌握點子會冒出來的時間點,而點子這種東西又有個特性,就是如果出現時沒馬上記錄下來,很可能時間點一過就會忘掉,而且你可能會記得自己剛剛有想到點子,也記得想到點子時那種興奮感,但你就是想不起點子的內容,這種情況下想必相當嘔。
如果對你來說點子是相當重要的資源,那麼馬上記錄下來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辦法讓自己隨時都可以進行最基本的記錄,好比說有些人會隨身帶著筆記本,甚至我聽過有作家會在洗澡時和睡覺時都放一本筆記本在旁邊,一想到點子馬上就記錄下來。而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只要手機在身上,也可以馬上記下自己當下冒出的想法。
在記點子時,我們不一定有餘裕去好好寫下完整的內容,這時候可以寫下一些重要的關鍵字,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關鍵字,就可以啟動一整套想法,所以在時間不足的時候,記下幾個重要關鍵字,讓自己可以在事後透由關鍵字回想起內容即可,而事實上,將一套想法濃縮成關鍵字的過程,也就是在整理這套想法,這個行為本身就可以幫忙鞏固記憶。
盡可能地想出各種方法讓自己在各種場合都能記下點子,像我有一個朋友說他常常在高速公路開車時想到好點子,但顯然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過程拿起筆記或手機起來記錄是很危險的事情,那我認為就不要用寫的,改用講的,只要買一支錄音筆之類的,放在車上隨手可以取得的地方,一旦想到點子,拿起來按個按鈕就放下,然後開始講講講講講,因為只是動嘴講,就比較沒那麼危險(當然還是要注意路況),用這套方法就可以順利記下自己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