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個人時,最直覺的方式大概就是直接問他吧?不過這種最直覺的方式卻不會是最有用的方式。
首先,一個人會怎麼描述自己,通常不見得來自「他是怎樣的人」,更常是來自「他希望自己是怎樣的人」,或者「他希望別人覺得他是怎樣的人」,也就是說,他講出來的內容也許有部份貼切,但也有部份是在進行形象設定。
再來,即便一個人對你很信任,也真心想對你敞開心胸揭露自己的真實面,他也不一定做得到,人並不見得完全了解自己的整體面貌,而且有時候有些防衛心態,是下意識造成的,也就是說他連對自己都會說謊,連自己都騙過自己。
那麼,有什麼更好挖掘一個人的方法呢?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長期觀察他的行事作風,面對各種事情的反應等等。
不過有時我們不見得有機會長時間近身觀察一個人。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透過提問,但不是單刀直入地問,像是「你覺得你自己是怎樣的人?」這種就是很爛的問法,一來有可能會讓人不知道從何講起,二來也可能會陷入前面講的形象打造模式。
那麼要怎麼提問呢?就是提出一些議題或內容,詢問對方的看法。
好比說很久以前,我曾經跟幾個朋友聚會時,話題聊到星座,我說我完全不相信星座,我認為用星座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是相當愚蠢的事情,但那朋友給我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說,直接問人對自己的看法常常會引起防衛心態,但如果透由星座話題,一個人則會直接開始談起他對自己星座的看法,不管是同意還不同意,他都已經自然地開始談論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或者說,像是討論對一個作品的看法也是一種方式,好比說一本小說,或是一部電影,一個好的作品通常一定都會牽涉到人際關係、價值和倫理等議題,但卻又不會那麼直接地描述,那這時候你透過這個人對於作品裡的角色喜好、或是特別關注那個面向、哪些細節等,都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喜好、價值和倫理選擇等,甚至他自己揭露了這些都不知道。
簡單說就是,我不想問你自認為自己是怎樣,我想知道的是,你喜歡什麼、選擇什麼、注意力放在哪、對什麼事情會比較有反應
將這套玩得淋漓盡致的,就是社交軟體和搜尋引擎這些網路巨頭,當然他們的手段以及將取得的資訊如何利用可能不少爭議點,但就如何掌握一個人的心智來說,不得不說這樣比起一個人對自己的描述來得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