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這部展示如何逃票的影片,影片大約是一年前拍的,想看連結點這裡,原作者似乎刪除了,這部是備份
這部影片用了兩個方法,一個是緊跟在前面的人,這樣就可以在前面的閘門關閉前跟著一起出去而不用感應票卡。另一個則是跟站務人員借廁所,進去後不出站直接搭捷運,要出站時也是假裝是借廁所要求從旁邊門出去。
這位youtuber成功用這兩個方法逃票了兩次,並且數度以驚嘆的方式表示出乎意料之外地簡單,站務人員甚至連看都沒在看的。
雖然影片作者沒有表明,但從整個影片的脈絡看下來,似乎是想表達捷運的制度設計很脆弱,只要有心,誰都可以輕鬆逃票。
話說回來,這也不只台灣,其實全世界,或者至少就我所造訪過的接近20個國家中,這種大眾運輸要刻意逃票其實都不會太難辦到,甚至有些國家只有票卡感應裝置,連閘門都沒有,也就是說根本也不用刻意跟著人或是騙站務人員。
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制度上的缺陷,而是這種單價不高的大眾運輸,本來就不太可能用高規格的嚴密監視來防止逃票。
首先是站方成本問題,要採取高規格的嚴密的把關,勢必需要更多的站務人員,才能在那麼多的閘門都有人保持長時間緊盯的程度。而且在高流量的時刻,如果採取非常嚴格的查驗,也會影響人流的速度,勢必會造成壅塞。
另外是很多國家採取的都是不在閘門處嚴格檢驗(甚至是不檢驗),而是採用隨機抽驗,如果剛好抽查到逃票行為,那麼違規乘客將面臨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罰款,甚至可能會吃上官司。也就是說,沒錯你真要逃票是很容易,但只要被抓到一次,整個就是大虧而完全不划算,而且每次搭車都還要還要提心吊膽怕被抽查到,相對來說,逃票實在不是什麼高CP值的行為。
很多交易其實都是這樣,會考量到商品的價格,單價不高的產品,本來就不可能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設備防止偷竊行為,高單價的產品才需要提高監控程度,所以我們去一些賣場時,就可以注意到,一般中低價產品,或者高單價但體積龐大的產品,通常就不會採用很嚴密的防盜措施,而體積小又高單價的產品,要不就是鎖在玻璃櫃裡,購買要請店員協助,要不就是都集中在櫃台處方便監控。
另外還有一點是社會信任問題,如果一個社會普遍治安良好,社會成員之間普遍都相信偷竊行為很少發生的話,也會降低防盜的強度。這裡就讓我想到幾年前有個新聞,就是中國有網友在分享去日本玩的時候,要偷竊商品很容易,於是出現不少日本店家遭到偷竊的問題。這裡並不是日本商家太蠢太沒防備心,而是日本社會普遍手法,雖然不可能零偷竊,但數量真的很少,所以商家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動機需要採用高規格監視。
這種奸巧行為雖然就個人層面來說可以獲取額外利益,但如果變成集體風氣的話,只會讓整體的社會成本提高,店家必須付出額外成本來防止竊盜,人和人之間也必須更保持警戒狀態來互相應對。
這讓我想到了圖書館,因為我跑圖書館的頻率很高,後來發現要圖書館的藏書真的很容易,這裡我就不介紹我想出的方法,原理上就是,雖然門口有感應閘門,但我只要別讓書從閘門出去就好。不過我並不會想要這麼做,圖書館也不用採取高規格的設備和人力來防止我想到的偷竊方式,因為一來書籍真的也不是那麼高價(如果一本上萬元恐怕他們就真的要考慮了),二來台灣人普遍來說也挺守法自律的,特別是會去圖書館的人平均來說素質應該也不會太低。
簡單說,就是「防範規格=商品價格×偷竊難易度-社會互信」。
總的來說,捷運系統會這麼好逃票,並不是什麼制度上有缺陷之類的,而是成本問題以及社會互信,也不要這麼推崇那種依靠各種奸巧技術來貪小便宜的心態,因為這就是在消耗社會互信,到最後就是整個社會系統的成本都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