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高級餐廳的主廚,你會想到什麼?嫻熟的刀工?精雕細琢的擺盤?還是花好幾天熬煮一道高湯?不管想到的是什麼,恐怕都不會和一般辦公室的白領工作聯想在一起吧。

大多人應該都會覺得餐廳的廚房和辦公室白領工作的內容截然不同。但是Dan Charnasy在《就位》這本書裡告訴你,高級餐廳主廚的工作哲學其實有很多值得辦公室白領工作借鏡學習之處。



在整體結構上,本書先從美國廚藝學院CIA(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的介紹起頭,讓讀者初步認識這些高級餐廳的主廚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出哪些核心能力,並且帶出「就位」的重要性。

接著作者給出一個虛構但對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又都很熟悉的故事,故事裡的主角的工作排程又緊湊又混亂,常常忘東忘西,偏偏常常又有意外的狀況發生,或是臨時的交待下來,最後一堆事情都搞砸了,以此帶出缺乏「就位」能力的工作就會陷入混亂沒有效率的慘狀。

接著就是「就位」的三大要素:「準備」(事前的準備和時間的安排)、「程序」(建立嚴謹有效率的工作步驟)、「臨在」(保持專注且感官適度開啟)。這三大要素可以透過十種行為的實踐來達到。這十種行為就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作者稱之為「就位」的十道材料。

在這十道材料的介紹中,首先會是「主廚的故事」,透過他的經歷,看他如何習得這項行為,接著「主廚的知與行」這單元會檢視主廚在這項工作方法的特別之處,然後「廚房之外」說明這項行為在廚房之外的工作一樣重要,最後則會列出一些練習方法和養成習慣的建議。

最後,整體性地具體說明如何運用這十種行為有效率地應用在日常工作之中。



這裡大略介紹一下所謂的十大工作材料:

關鍵在於準備:
在開始正式工作之前,一定要預先統整並且系統化即將要做的事情,今天要做哪些事情?時程如何安排,每項工作的步驟為何?工具、材料、人員都預先安排好了嗎?

先安排好這些,才能正式進入工作時,按部就班,有條理有效率地進行,即便遇到突發狀況,也才比較有餘裕去反應。

安排空間、改良動作:
如果工作的場所亂七八糟,工作動線安排沒有效率,那就會常常要花額外時間和腦力找東西,動作也會缺乏效率而顯得忙碌混亂。

平常就把工作場所有條理地安排好,讓自己想要找什麼,想要做什麼動作都很順,自然就可以更準確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邊做事邊收拾:
很多人都會有個習慣,就是覺得等到一天的工作完畢後,再將所有的事物收拾好。但其實,工作一個段落不馬上收拾歸位,之後還是要收拾,還可能會發生需要找東西的狀況,結果就只是浪費掉更多時間精力。

養成一個工作任務完成後,就馬上收拾歸位的習慣,一方面可以讓空間隨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進行下一個工作任務時,不會被干擾到。

搶先一步:
其實是分出任務性質,然後決定執行順序。這裡所謂的任務性質除了重要性之外,還分成「沈浸式時段」和「程序式時段」。

「沈浸式時段」是指需要全程親身花費時間投入的工作,而 「程序式時段」則是指親身投入的時段只佔一小段。

「沈浸式時段」具體的例子像是親自撰寫一份企劃書,整個撰寫過程都需要自己親力而為,而「程序式時段」具體例子像是交待一份任務給別人,交待完畢以後,就是別人要去執行。

貫徹行動:
很多人會有一個任務快完成時,就先丟著去做其他事情。事實上這樣一來會有忘掉的風險,二來心頭額外掛著一個未完成的任務是一種腦袋資源的消耗,最後就是每次重新進入一個任務時,都需要重新熱機啟動。

能夠先完整結束一個任務再進入下一個任務就不要丟著拖延,可以避免任務堆疊雜亂,也可以節省時間和精神。

慢慢來比較快:
先確保做得正確,再來做得快,在動作上搶快快不到哪,做錯而要重做浪費的時間往往是好幾倍的浪費。此外,心情也要保持在冷靜狀態,慌張焦慮的心情只會增加出錯的機率,拖累工作的進度。

冷靜不搶快,每個動作都從容且確實,最後在整體上才會是最快的。

打開眼睛張開耳朵:
工作還是要能接收外界的訊息,所以要將感官訓練成能有效篩選必要的訊息。工作時不能被不必要的雜訊給影響,但又不會完全忽略掉重要訊息。

聽到請回答:
除非是自己一個人工作,不然勢必要和其他人溝通協調。那麼,如何簡潔有效地接收和傳達訊息就變成一個重要課題。

整理好自己的資訊接收管道,並且練出簡潔又清楚的表達能力,才會讓自己在溝通協調上節省心力。

檢查和修正:
工作難免都會有出錯的可能,也都會有改良的空間,在工作中檢查確保任務的正確執行,工作後檢討錯誤,或者還有哪裡可以改良。之後才能更精進。

物盡其用:
善用自己的時間、空間以及資源,不要產生浪費,這些都是有限的。



因為本書是結合了主廚工作方法和在辦公室工作上的應用,所以能整本讀完是最好,但我認為也可以拆成兩個部份來讀。

對於餐飲、料理有興趣,好奇高級餐廳的主廚如何工作的人,第一部份可以選讀開頭CIA的培訓內容,以及在第二部份十個行為的部份,選讀「主廚故事」以及「主廚的知與行」。

對於職場工作術有興趣的人,第一部份可以選讀工作混亂的故事,在第二部份選讀「廚房之外」以及練習與習慣養成,還有第三部份將十個行為應用在日持工作中。



讀完之後,我們可以開始具體實踐主廚的工作方法。

看是要依照第三部份從頭到尾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方法,或者如果這樣太累或覺得自己不需要照單全收的話,將十個行為中自己覺得比較有趣或比較需要的部份選擇性實踐。

另外對我來說還有一個趣味,在外面用餐時,如果廚房是在開放空間中看得到的話,可以依照本書提供的主廚工作方法,來檢視這家餐廳在料理的流程有沒有效率,有沒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有時會看到一些店家的動線混亂,或是分工安排沒有效率,有的人忙的要死,有的人卻呆站在原地等待,或者廚師要料理時,還要跟點菜員重複確認菜單。

從美食網誌和google地圖上的餐廳評價可以看出,很多人對餐廳的抱怨內容會包括出餐太慢、菜單出錯或是品質不穩定等等。這其中應該有不少都可以透由本書提供的方法來改善。

最後,這是一本有趣又實用的好書,不管是對於餐飲還是工作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讀讀看。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9 月 23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