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由柴田尚樹所著的《矽谷創業家教你看懂新經濟公司財報:搞懂Facebook、Amazon、LINE、Netflix、Yahoo!、樂天賺錢的祕密》,與其說是一本教你看財報的書,不如說是透過財報告訴你書中這幾個產業「靠什麼收益賺錢」以及「如何擴大與競爭」。
和我讀過的其他會計財報類的入門書不太一樣,通常這類書籍都會先整體性介紹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
認識了三大報表的基本知識後,就進入分析階段包括安全性分析、效率性分析、收異性分析以及成長性分析等。
基礎的分析指標也有概念以後,才會是具體案例分析示範,或是不同類型的產業的財報結構特性,以及如何自行應用在想分析的企業上,甚至是一些常的見財報美化技巧和陷阱。
但這本在財報閱讀分析上更簡略,主要注重在營收方面的指標,也不會從頭先介紹財報基本知識,直接給出基本指標後,就開始說明
所以這本我不會定位在認識財報分析的入門書籍,而是透過作者的財報分析大略了解這幾個網路科技產業主要是靠什麼營收獲利的。
作者對於產業分析的看法是:
先在心態上掃除「讀財報很困難」的想法,
再來就是先是掌握該事業模式的,然後掌握哪幾項是重要的指標數字
接著則是算單位經濟效益以及成長率
最後透過和同類企業比較得到該企業的差異性。
而本書涵蓋的事業共計有:
EC、FinTech、廣告、個人收費、行動電信、企業併購(M&A)
每個章節都有固定的結構,首先是給出主要方程式和分析步驟,再來就是該事業模式讀財報的訣竅,也就是該事業的一些主要特性,接下來就進入各種不同具體企業的案例分析。
就以電子商務(EC)這章為例子:
開頭指出EC事業首先要掌握的方程式就是:淨營收 = 交易金額 * 實收率。
讀EC事業財報的三步驟為:
- 檢查各服務的「交易金額」
- 由交易金額和淨營收來計算出「實收率」
- 確認改善交易金額和實收率的對策。
接著將電子商務區分成自行進貨銷售的「零售模式」和只負責媒合買賣雙方的「平台模式」,而平台模式又分成賣方為商家的「商場型」以及賣方為個人的「跳蚤型市場」。
電子商務的兩大重要指標為「交易金額」和「實收率」,而網路電商要提高淨營收的話,基本上就是要從這兩項指標下手。
其中,交易金額又被作者認為是更為重要的。
因為對於商場模式的商家來說,有「規模經濟」這個要素,而平台模式的商家則有「網路外部性」的要素。
接下來就在這個基本架構下,具體分析樂天市場、Amazon、Yahoo! Shopping、eBay等等EC界的代表性企業。
讀下來我有幾點感受,
和一些以B2B的企業為主要案例分析的財報書籍相比,這本書列出的產業裡,除了購併之外,其他都和一般人的日常有直接關係,平常我們都只是以純消費者的身份理解這些產業。那麼轉換個視角,看看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這些產業會是怎麼樣子。
透由經營者的角度思考,我們也會更能掌握到一些企業的行銷策略背後的用意,比如說在訂閱制的服務裡,有些會採用第一年免年費的策略,也有的是基本功能全免費,販賣進階功能等等。
另外對於不同的讀者,因為生活和消息習慣的不同,也會對不同的具體案例有熟悉和陌生之差,有些是因為該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在台灣不會接觸到,或者有些產業對某些人來說就不太會接觸到,像我對於fintech裡面一些新的支付服務就完全沒接觸過,讀起來也就很抽象很辛苦。
而因為本書的各章節其實是各自獨立的,可以挑自己比較熟悉或比較有興趣的章節看,或者,在看一些案例可以轉換成自己熟悉的案例去想像。好比說,我在看電子商務的部份時,就會去用自己在國內的網路商店購物的經驗去代入理解。
又或者,有興趣進一步自己親自實際運用本書提到的方法來分析自己感興趣的企業更好,畢竟,實際練習也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