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為網路媒體的便利性越來越高,考慮或實際投入經營網路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以當網紅為目標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朋友裡面就有一些已經經營了好一陣子,也有朋友是很想當直播網紅但一直沒實際行動。
我自己早期也曾經陸續開過幾個部落格,但都經營一陣子後就不了了之。此後雖然有一些朋友都跟我建議可以開個部落格或直播,我也都是考慮考慮但一直沒有執行,直到最近才真正開始。
而讓我決定開始的推力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本書,Meta(許維真)的《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
當初在網路看到這本書時,先是被這略為聳動的書名給吸引,加上裡面介紹到Meta曾經用素顏開直播。就決定買來看看他到底是怎樣經營自媒體。
Meta在這本書裡面強調經營自媒體的重點之一,就是要經營自己真心喜歡的主題。
經營自媒體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而且不保證如此就一定能獲利。
如果不是自己打從心底想做的事情,經營的過程就會變成一種很大的壓力。
另外,在經營的過程中一定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此時如果不是興趣和熱情在背後支撐,也更容易放棄。
其實,不管什麼主題,都一定會有市場。
只要好好經營,就可以吸引到有興趣的粉絲。
Meta也強調經營自媒體就是要呈現真實的自己,所以才曾經素顏開直播。
在我理解,這個意思其實也不是說要把自己所有的隱私,甚至一些比較黑暗的想法什麼的通通都翻出來。
而是說,不要刻意去另外創造一個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形象來呈現。
我看過也聽過不少經營自媒體的人到後來停止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去揣摩什麼樣子才是討人喜歡的,造成壓力不斷累積。
這種行為背後原因就是太過在意別人的認同。
但,社會上的人百百種,不管什麼形象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與其辛苦經營一個必須刻意努力才能維持的形象,倒不如輕鬆一點,用自己比較自然就能呈現的一面來創作。
這裡就延伸出另一個議題,就是與其追求大量的粉絲,不如更重視粉絲的質。
很多人會為了獲得認同而刻意創造一個自認更討喜的形象,另一個原因就是想著要盡量粉絲極大化。
這也不是很難理解,畢竟數量是一個很直接的指標,也比較能直接感受到成就感,我們也會常常看到新聞媒體標榜網紅有幾十萬幾百萬粉絲等等。
之前我在替自己的社運團體經營粉絲頁時,發起人也一直把重點放在如何吸引更多人,而急著想勉強發表一些不太屬於我們團體特色的內容。
固然,有龐大的粉絲量,光是流量就可能帶來可觀的獲利潛能。
但這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
首先就如同前述,刻意創造另一個形象來討好網友,壓力會很大,特別是粉絲數量越多時,就更會在意。
再來,人紅是非多,一旦吸引了大量粉絲,成為名人,相對的也就開始會出現所謂的黑粉。
創造不多但有質量的鐵粉,其實就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而且還相對單純輕鬆。
我在網路上也看過一些網紅提到,自己會經營的內容,並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想當個網紅並進一步獲利。
而是因為興趣起家,想分享自己的知識或觀點,就開始運作起來。後來紅了開始獲得一些廠商合作邀約,其實只是順其自然發展下的結果。
當然,我知道也有不少網紅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營利目標,常常也會建立一個團隊,並且創造出一個自己的人物設定,有計畫地去經營。某種程度上來說就類似網路版的藝人
這種經營方式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並沒有不好。
但在我看來,對一個沒有自己團隊,也沒任何經驗的自媒體新手來說,比較好的入門途徑,還是依循前面提到的「經營自己喜歡的主題」、「經營真實的自己」、「粉絲重質不重量」三個原則來開始自己的自媒體。
因為這會讓自己在愉快的經營過程中,自然地吸引到真正喜歡自己真實面的粉絲,也比較能創造出比較有意義的連結。
我認為,經營自媒體除了有獲利的可能外。更大的好處是,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觀點,吸引到認同自己觀點的人。
平常的生活圈裡面,包括親人、同學、同事、朋友等,並不一定都跟自己的觀點契合。
透過自媒體,可以超越現實生活的空間,連結到能和自己觀點共鳴的朋友,也是很有價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