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完了最近很火紅的動畫《鬼滅之刃》,整體來說我挺喜歡的。

對我來說,在故事背景(人和鬼的對立戰鬥)和戰鬥系統設定方面倒是還好而已。

不管是鬼殺隊方的各式呼吸術系統,或是鬼方的血鬼術,都不太脫戰鬥少年漫畫的傳統模式,這類型的戰鬥漫畫我在學生時期就看了不少。

動畫製作方面就表現得很出色。

但對我來說,角色背景和心路歷程描寫方面才是最吸引我的部份。

很多鬼在出場時都僅表現出很冷血無情的殘酷面,但是隨著劇情推移,會慢慢帶出鬼在成為鬼之前的背景,以及過程中的心理創傷。

這樣的描寫方式讓很多鬼的角色個性有了厚度,而不是扁平的邪惡壞人而已。


像是前下弦六的響凱,他之前是一名作家,興趣是玩鼓,但他的作品一直得不到認同,還被羞辱成垃圾,連帶玩鼓也被消遣說只有半吊子的程度。

後來也是在被無慘拔掉十二鬼月的地位後,為了提昇實力重回十二鬼月的位置,才更焦慮地要蒐集稀有之血。

響凱的一切挫折和作為,都來自於渴望卻得不到的認同。

在戰鬥中,看到炭治郎先是在戰鬥中避開踩到他的作品(一堆散在地上的稿紙),砍掉他頭之前又說他血鬼術真的很強。

於是在身體即將消亡時,感受到自己稿紙其實並不是垃圾,加上炭治郎肯定他血鬼術的強大,自卑的心靈在最後得到了撫慰。

一面流淚一面感嘆「小生的血鬼術還有鼓….都得到認同了….」(「小生の ・・血鬼術も・・つつみも・・認められた・・・ 」),那段的畫面搭上配音真的很催淚。

我想,在高度競爭的現代社會,應該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心理創傷吧。



又或是下弦五的累,從小身體太虛弱,無法出外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因而產生強烈的孤獨和自卑感,被無慘趁虛而入,變成了鬼。

父母無法接受累變成鬼這樣持續殺人,想要殺掉累然後自殺,但沒有成功,反而被累給殺掉。

母親臨死前對累說對不起沒給他生個強壯的身體,累才意識到自己把跟家人的羈絆給斬斷了。

即便知道自己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累還是思念著父母。

渴望家庭羈絆他不斷地抓其他的鬼來陪他扮演一家人,但怎樣都無法填補心中的空虛。

戰鬥時,對炭治郎和豆子感到特別刺眼和反感,也是因為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一直渴望卻怎樣也追求不到的,真正的親情羈絆。

最後在被殺掉時,才明白自己的行為怎樣也追求不到渴望的羈絆,還殘殺掉許多無辜的人。

炭治郎在感受到累散發出來的悲傷,伸出手,在累的最後一刻讓他感受到了溫暖。



炭治郎這個角色讓我覺得,強大的內心並不只是無畏地面對挑戰和恐懼。
而是面對惡意和攻擊,還有能力理解,並且同情對方處境的人,才更是了不起。

後面漫畫其實也都還有很多精彩的角色描寫,包括登場的那些柱,但這裡就先提到動畫進度就好。



這些橋段會讓我特別有感處的原因。

是現在慢慢更進一步感受到,比起常聽到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可惡之人很多也都有可憐之處。 外在表現出自私、自大、冷漠、愛比較、尖酸刻薄、攻擊別人、排擠別人等等的行為,反應出來的是內心的焦慮、缺乏安全感、缺乏被認同感、對生活和人際關係的不滿等等。

很多所謂的暴力、霸凌、失虐者,過去或是甚至當下也都是被害者。 這麼說倒也不代表我們遇到別人這樣的對待就該容忍,或是必須想辦法幫助對方,事實上大多人能做到的都很有限。 

但有這層體會時,面對這種事情也比較能在心理層面上,拉開一段距離,看待整個事件和彼此的關係,即便我們還是無法避免要對抗或脫離,也比較不會被這些經驗一直困在情緒的牢籠裡,甚至讓自己成為另外一個加害者。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10 月 11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