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時代時,我就常常在「立志改變」,特別是每次都是到考前一兩天才開始拼命唸書,考完後立志從這次開始要養成從平常就讀書的習慣,嗯嗯,接下來很多人都很熟悉,大概就是立志完就忘了這回事。在當時,師長的回應就是要有意志力,要持之以恆等等的,但對於做不到的人來講,他們重複這些說法也只是徒增我的罪惡感,頂多讓我稍微再立志一次,然後恢復原狀。後來長大以後自己當了大人,發現這種毛病也不會因為長大成人就自動改掉。大多成人也是有一堆自己改不掉的壞毛病,舉凡戒菸、飲食不均衡、熬夜、運動不足等。

很多人想改掉不好的習慣,或是建立一個新的好習慣,大多都是採取傳統的立志法,也就是類似像「從今天開始我就要開始怎樣(或是不要怎樣)」,然後熱血有餘,持續不足,大多都會故態復萌。在我觀察來看,成功案例不是沒有,但失敗佔大多數。而這本《原子習慣》就是在破除過去對於習慣的養成與戒除的迷思,並且進一步透由科學的理論來建立符合人腦運作的習慣養成法。

本書可以分成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習慣的重要性,無論是好習慣或壞習慣,長期下來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好習慣帶來巨大的好結果,壞習慣則反之,同時,我們不用一口氣改掉所有壞習慣,只要讓好習慣持續和增加即可。清大彭明輝教授說過:「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本書作者也主張,改變都是靠長期而微小的改變累積出來,雖然在結果的呈現上可能會產生事件的樣子,但事件只是過程累積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第二部份則是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後面的章節依照作者所描述的習慣形成架構,也就是「提示」—>「渴望」—>「回應」—>「獎酬」四個步驟的持續循環。我們所有的行動大抵上都是不斷地依照這個循環架構在進行,而且是在我們未意識到的情形下。那麼,進一步說,要養成好習慣,就是要從這四個環節下手。也就是說,包括了一、讓提示顯而易見,二、讓習慣有吸引力,三、讓行動輕而易舉,四、讓獎賞令人滿足(分別對應提示、渴望、回應、獎酬)。

市面上習慣學的書還不少,作者所提到的很多觀念拆開來看都不算很獨特,但我還滿喜歡作者這樣子的寫作架構,非常清楚好記,只要把這個「提示」—>「渴望」—>「回應」—>「獎酬」的架構記起來,很多相應的技巧就可以自然浮現。也難怪可以在眾多習慣學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暢銷書。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2 月 4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