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覺得有點芭樂,但因為某個我挺認同的作家大力推薦,我就還是入手來讀讀看,結論是還挺值得的。
很多人應該都會對這種書抱著一些疑問吧:
-
這些人生勝利組的人可能真的有什麼致勝秘方,但是他不可能把這種秘方講出來,反而會講一些勵志但並非真正重要的原因
-
這些人生勝利組的條件跟我們不一樣,可能他的家境特別好,或是他天生體能或智力就特別突出,所以他們的方法並沒有參考價值,就像我們不會認為自己做跟LBJ一樣的訓練就能跟他做出一樣的灌籃
-
這些人生勝利組可能真的沒有藏私心態,但是他所處的環境條件背景跟我們不一樣,無法直接複製。
這些疑問不無道理,事實上我在接受到任何成功案例的訊息也都會有這些想法,但我認為即便抱著這種懷疑心態,我們一樣可以閱讀這本書並且有所收穫:
-
裡面很多被採訪的人提供的方法,作者本人也親身去嘗試過,並且取得明顯的成果,也就是說至少已經出現某種複製成功的案例。
-
裡面有一些方法是很多「人生勝利組」都會採取的共通原則,我們可以假定這種方法可能真的對大多數人是通用的,就以寫作方面來說吧。大多以寫作為職業的人,都會認為不能被動地等待完美的靈感,同時,也都認為不要有完美主義,因為厭惡失敗而遲遲不動筆,事實上,絕大多數作家都是在寫過很多失敗的作品後,才醞釀出成功的作品。
-
有些事情是某一些族群已經在使用並且普遍都有取得成效,但圈外人並不見得知道這件事,而透過被訪談者我們才得以知道這個消息。好比迷幻藥的使用。
-
有些事情則是作法很特殊,先暫且不論我們有沒有打算複製,光是看被訪談者談談他奇人異事般的經歷就已經很有趣了
-
我們並不見得都要抱著「可以複製」的心態去讀,我認為裡面提出的經歷和或作法,光是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就足以給我以前完全沒想到的觀點,這對開拓眼界還有創意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訪談了這麼多人,也不是每個都讓我有興趣看下去,有不少篇我也只是大略掃過去而已。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是那個領域我很不熟,又或者那個領域我沒什麼興趣,也或者我確實認為被訪談者的各方面條件跟我差異太大,不適用於我,好比說作者在談創業投資的部份,我對這方面相對很陌生,雖然還是看過去大致了解一下,但像是作者在談他如何選擇一間新創公司,又依據什麼原則來決定投入多少資金這方面的細節我就沒有興趣仔細看。
但就像本書作者對這部作品所期待的,他希望每個讀者會喜歡50%的內容,熱愛25%的內容,並且永遠記得10%的內容。他也建議讀者可以「聰明地」跳過某些篇章,雖然我還是整本全部嗑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