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生時期,美術課對我來說是一種煎熬,因為我很不擅長畫畫,或者進一步說,各種需要運用手部的細膩操作我都不太行,包括像是刺繡、木工、雕刻等等對我來說都很困難。記得以前高中美術課有刻印章的作業,我的名字筆劃又多,讓我覺得這種作業實在很不公平。
後來高中畢業以後,就不再會被強迫做這些事情,接觸美術的機會就很少,後來大概偶爾會接觸到的時機,就是去博物館或美術館參觀一些古文物或藝術品之類的。特別是在我出國自助旅行時,一部份是因為附庸風雅的心態,一部份是因為景點本身的名氣,我就認定某些博物館或美術館是必定要去朝聖一下的,像是法國羅浮宮這種沒去過法國也不迷戀法國的人也幾乎都知道的地點。但去是去了,也會看一下作品底下的英文解說(如果有的話),其實也是看看就過去,沒產生什麼共鳴。
整體來說,美術這塊領域對我來說主要就兩個印象,一個是我很不擅長這方面的創作,另一個是我看這些美術作品很無感
那後來為什麼又會讀這本《西洋美術史,職場必備的商業素養》,主要還是好奇心,看這書名就覺得是給對這方面沒什麼概念的人入門用的,而作者的用意確實是如此,他認為說西洋美術史在西方菁英社群裡是必備的知識,也是重要的話題之一,為了與那些人順利互動,商務人士應該要具備這方面的基本知識。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以時代的演進依序編排,說明每個時代不同的畫派著重的不同主題和表達內容,整體來說重點並不會放在作畫技巧這方面的分析。而是說明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政治、宗教、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等等的因素如何影響該時代背景的創作主題選擇,以及表達方式。
讀這本書我有產生一個有點廢話的感想,就是要看懂一個藝術作品必定要先了解該作品的時代背景。藝術家在創作時,通常都是試圖透由作品來回應他所處的時空條件。也許是想表達對於神的敬愛,也許是受君王之托繪畫人物像,又或許是想呈現工業化的社會裡,那種想要反璞歸真的田園幻想。我也認為大多藝術家在創作當下,應該也不是去預想百年、數百年,甚至千年以後有人要把他的作品放進博物館或美術館裡欣賞吧。所以生活在時代背景已經相差甚遠的我們來說,要欣賞這些作品,必然要經過一定的學習了解,這也難怪本書作者主張,藝術作品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讀」的。
那麼,如果作者寫作本書的初衷,是認為要跟歐美的商務菁英打交道就必須有這方面知識的話,有一個問題就是,有需要為了增進話題而刻意去學習某種自己可能不那麼有興趣的知識嗎?我自己是不太喜歡勉強自己做這種事情,不過我現在的生活圈也不太會接觸到什麼歐美商務菁英,如果哪天去到一個圈子大家都在談論這種話題的話,我可能也會有那種至少要略懂略懂的壓力吧。但以目前來說,我大概就是純粹出於好奇心來讀這本書,確實也覺得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