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免錢的最貴」,也有一句話是「有錢人用金錢換時間,沒錢的人用時間換金錢」。這兩句話都表達出一個觀念,就是在計算花費時,不要只看金錢的部份,包括像是時間、精神、體力、風險等等都應該要納入考慮。

前一陣子因應三倍券的發行,很多信用卡公司和一些支付行動支付都推出各種優惠方案,我有一些朋友就因此被搞得暈頭轉向,大量地比較各種方案的優缺點,然後很猶豫要選擇將三倍券搭配哪個方案。有人跟我聊到這個時,我都會說,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去比較這些,挑選一個自己覺得用得上也方便的就決定吧,因為各方案在結果上來說最多了不起也只差個一兩百的差距,如果把時間成本也考慮進去,花那麼多時間為這種事情傷腦筋根本不值得,還搞得連自己的精神也消耗掉不少。

不過一般人確實常常會掉進這種只計算金錢而忽略其他成本的思考盲點,包括我也無法完全避免。

一個相當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實體店家推出促銷活動時,會有大量的人潮為了促銷活動的優惠而在店家前面大排長龍,像是新開的便當店推出買一送一的活動之類的,這種如果將自己排上超過一個小時又要在太陽下罰站到汗流浹背這些時間和辛苦算進去,通常就不會覺得有什麼賺到。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免費發放像是雞排或是飲料之類的活動,這種如果純就經濟層面考量真的是超級不值得,當然,有些人是為了湊熱鬧或是出於粉絲的動機去排的那就另當別論。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交通工具的選擇,我有一個朋友在思想上比較傳統,他在往返北高時都選擇搭乘客運,並且常常會去強調他不像很多公子哥現在都只搭高鐵,言下之意他認為搭高鐵只是一種奢侈,只是為了「爽」。但我後來就跟他說,搭高鐵首先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節省時間,特別是對於單位時間產出高的人來說,多花這點錢為他爭取到這些時間是值得的,另外,所謂的「爽」其實並不只是奢侈而已,今天你搭得舒適,也讓自己的精神和體力保留在比較優質的狀態,接下來執行任何事情都可以保持在高效能狀況,也是一種隱性的好處。

當然,我這意思並不是要大家從此不要爭取任何優惠,花錢也都選擇最貴最好的,並不是,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有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就是,每個人的時間和精神並不等值,就以排隊領免費雞排這件事來說,我有看過長長的隊伍中有一幾個明顯看起來就是社會比較底層的人,對他們來說,可能花這樣的時間領到一份免費的雞排還真的算是值得。但我想強調的就是,在考慮各種花費或是優惠時,稍微多想一下金錢以外的因素,你對於金錢、時間、體力、精神等資源要怎麼分配應該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也比較可以將資源分配在比較有價值的地方。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7 月 20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