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有名的話:「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麼我認為,放到性別差異上來說就是:「這世界上最大的隔閡,就是我跟你生活在一起,你卻不知道我的處境」。

男性和女性大約各佔人口的一半比例,大多人也都會有和異性相處交流的時候,即便是單身狀態,自己的親戚、身邊的朋友、工作上的同事等也都會有異性。但就算我們不是在性別隔離的狀態下生活,也不見得就多了解對方的想法,生活上面對的處境。

要了解一個不同於自己的人,大概有幾種方法,一個就是親自去過那種生活,就像人類學家去到陌生的田野長期蹲點進行田野調查,又或者是訪問該族群,或是透過各種形式的討論交流來了解對方。但性別這件事情很有趣的就是,我們雖然幾乎都有和異性相處的經驗,但因為這就在生活中,心理上反而太理所當然,而容易忽略社會文化並不是完全等同地看待不同性別。

劉芷妤的《女神自助餐》和少女老王的《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是近期內我讀起來覺得很值得男性理解女性從小到大日常處境的作品。以前我因為興趣和關心議題使然,有稍微涉獵一點性別理論,所以對於兩性間的一些差異甚至是歧視問題算是稍有認識,在跟自己的伴侶或是一些女性朋友聊到他們經驗中一些性別不平等造成的不愉快經驗,也稍微可以理解。但那種理論類型的書常常不太生活化,一來不太親民,二來要對應到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也需要點心力,再來就是這類著作大多是歐美文化下的產物,不見得能夠完全貼近我們這邊的狀況。

《女神自助餐》和《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這兩部作品都是以故事的形式來呈現,內容大致上都在描寫女性從小到大無論在家庭中、教育過程、在社會上所遇到一些因性別而造成的不太愉快的問題。

《女神自助餐》在我看起來是以「虛構的真實故事」來描寫,之所以稱之為「虛構的真實故事」,就是這些應該是作者自己根據各種現實素材所編寫出來的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卻也是很多女性所面臨的真實狀況。這本書裡面描述的一些故事,我也在一些比較熟的女性友人身上聽到過。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會產生一種焦躁不耐煩的感覺,倒不是內容寫的不好,反而是因為寫得可以讓人感受到書中角色所受到的外界壓迫和內心的不安,所以讀起來會有些不太愉快的情緒浮上來。

相較之下《比鬼故事更可怕的是你我身邊的故事》,是以少女老王自己從小到大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所成。裡面也充斥著很多來自家族、學校和職場等環境的不友善經驗,但是和《女神自助餐》裡面充斥著焦慮和無力感的內容不同的是,少女老王骨子裡有很強烈的理想性和正義感,她在小學時就敢連署控訴不當體罰的老師,即便後來面對恐怖的報復行動,在職場上也勇於對抗職場性騷擾,她勇於為自己心中正確的事情站出來奮鬥的心態讓我好生佩服,而讓我更佩服的是,即便她有和現實不公對抗的勇氣,她也不會迴避描述自己恐懼脆弱的一面,也不會迴避自己在群體壓力下也曾經成為不公不義的幫凶,這也讓我對她的故事更加地信賴,更加地感受到人味,而非只是一種過度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我其實不太確定其他男性朋友在讀這兩本書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也許會覺得女性哪來這麼多有的沒的問題,這些只是少數特例,又或者覺得這些內容是在小題大作。或許吧,我確實也認識一些過得還不錯的女性友人,而我相信也有不少女性對於既有社會在性別角色的安排並沒有太多不滿。但不管如何,我認為真的值得一看,女性讀者也許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相似經驗,而男性則是可以試著透過這兩部作品更加了解這社會上另一半人口的生命經驗。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0 月 17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