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養狗後,每天固定會帶狗出去散步兩次,跟以往自己出去散步相比,帶狗散步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很容易和別人搭上話。
其實我不是一個擅長對陌生人主動開啟話題的人,但帶狗出去時,狗會主動和其他狗社交,甚至玩起來,或者製造一些小問題,這種情況下,等於是強制將主人拉進社交領域,說真的,即便我這樣不太主動攀談的人,如果狗狗之間玩了起來,而且還持續一段時間,我卻和對方一句話都沒說,自己都會覺得挺尷尬的,而事實上,大多情況下即便我沒開口,對方也會先開始搭話,這些和我搭話的對象裡,男的女的高齡的年輕的都有,這些人平常要是走在路上的話,我根本不可能跟他們搭上話。另外,因為我都在固定區域和大致相同的時間範圍出去散步,久而久之會遇到同一位狗主,談話內容也會慢慢從狗拉到一些其他話題上。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在讀書會時的一段對話,當時我們聊到對於星座的看法,有兩個成員互相在詢問對方星座,並且在星座這話題稍微談開了,後來其中一個朋友問到我時,我說我對星座沒太大興趣,因為我不太相信星座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這些都是用模糊的語句描述,然後信的人就將這些內容穿鑿附會,就覺得很準,也就是所謂的巴納姆效應。不過那朋友倒沒有在星座這些事情究竟能不能作為性格的判斷依據討論,而是說,星座是一種很方便啟動話題的話題(有點饒舌),而且先不論真假,星座是連結到人格特質的,所以也很容易讓一個人自然地放下防衛心自我揭露。好比說,我如果直接和一個剛認識的人問說:「你個性算內向還外向?」、「你在挑選伴侶上是注重感覺還是會理性分析?」這類問題,對方可能會覺得有點突兀(當然相親和面試之類的場合,因為是本來就帶有明確目的的對談,所以提問上也會比較單刀直入),但是,如果你是和對方提起星座,對方可能會圍繞著自己符合不符合這星座的個性設定展開討論,好比有人可能就會說:「沒有啦,雖然我處女座,但其實我個性還滿散的,但有時啊blah…blah…」
後來我大概有個想法,那些很擅長主動和陌生人攀談的人,除了本身心態上就比較外放,還有他們很擅長自然地切入話題,這種作為切入的啟動話題,通常都是一些不太牽涉到比較個人隱私,又很方便發展出各種對話的主題,也就是說他們出發點的思考角度是怎麼開啟對話,至於話題選擇或者談論內容的是非對錯其實不是優先考量的,相對來說,對話中優先考慮自己對這些內容的判斷,好比說正確與否、價值判斷等,要建立起對話時,就會先給自己很多的考量和限制,自然不容易開啟話題。
那麼,對於個性上相對拘謹或是比較屬於先考量對話內容的人,想要讓自己相對容易開啟話題的話,就要刻意為自己製造這種話題的情境,好比說帶狗散步就是一種,因為狗很容易成為一種輕鬆又好切入的話題(當然對方討厭狗的話除外),有時因為狗的互動甚至也會讓飼主不得不說點什麼。除此之外,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好比說報名一些課程,特別是非得互動不可的課程,像是語言學習課程、運動類課程(要有對練的性質)之類的,也是一種會強迫自己進入社交情境的活動,以我自己來說吧,我以前報名過法語課、也上過俄語課,都跟班上同學有一定的交談互動,因為課堂上通常會有對話練習,而一個語言的初階對話練習一定是包括自我介紹這個項目,可以說是藉由這課程強迫自己和他人做出一定的相互認識。相對來說,如果像是考試類的補習課程,就比較不容易製造出這種機會,畢竟這種課程比較可以單打獨鬥而不會影響學習效果(當然能互相討論肯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