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到今天,各學門領域已經發展到又細又複雜,我們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大多也是選一個學門專攻,很多人也自然而然習慣將科學看成各自獨立的學科,但其實整個科學的發展過程並不是如此。Peter Watson《大轉折:百年科學匯流史,扭轉人類文明的關鍵融合》是一本以科學史為主題的磚頭書,但不同於我之前讀過的其他科學史,通常都是強調幾個熟悉的革命性科學理論對人類世界觀的顛覆或是大幅改變生活水準。相對的,這本強調的是各學門之間的觀念挪用,技術支援,互相整合出新的面貌。

有些新的學門是將其他學門的研究成果或是方法挪用來解決自己學門的限制,進而開創出新的學門,像是假設理性自利個體的經濟學,就一直被質疑說真正的人怎麼可能如此理性,就有人將心理學的行為研究挪用來研究人的經濟行為,於是發展出了行為經濟學。

又有些領域則是因為新的技術發展出來,得以採用更精密的工具來觀察測量,使得整個學門快速發展,像是以前的腦科學需要大量仰賴各種腦袋有缺陷、受傷或是病變的人,用受損的腦區產生的相應功能障礙,來逆推這個腦區的功能,但後來發展出像是FMRI這種儀器後,我們變成可以直接在正常人進行各種不同任務時,直接測量腦部哪些區域特別活躍,進而找出腦區和不同活動間的關係。

裡面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觀念是我第一次看到,像一般來說對於不信教的人來說,有些宗教經典寫的一些大災難會給人感覺純粹只是個編造出來的故事,為的是傳達宗教理念和規範。但透由氣候學、海洋學等學科的歷史研究,卻發現有些宗教經典寫的內容,很可能在之前真的有發生,只是當時的人缺乏科學觀念,就會以神話的角度來編織成一個故事,好比說歷史上是真的有發生過規模很大的洪水,也淹沒了當時很多人居住的地方,而很多發生過洪水的區域裡,他們的神話都會有類似洪水的情節。

這本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好讀,因為裡面涉及很多我不熟悉的學科,也包括這些學科的發展史,不過整體內容還是很精彩,讀完以後對於科學的發展有更整體性的認識。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在自己看不懂的理論,快速帶過去即可,重要的是掌握整個發展架構。

因為這本書是在談科學史,特別是自然科學的部份,所以比較少提到人文社會學門,又或是各種產業裡的應用,不然這些領域之間其實也是有很多觀念和技術的挪用和結合,如果能有這樣的作品一定也很棒。

進來很流行斜槓的概念,也強調嘗試投入幾個不同專業後,會產生1+1>2的化學反應,可以將不同領域的問題解決方法互相結合。其實這個精神跟科學發展史也有幾分類似。就像有一本書叫《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這本書就是在描述很多各領域做出突破性成就的人,都不是只專注在單一領域,而是多方嘗試各種不同領域後,結合各方所長突破既有領域的慣性限制。

如果有耐性的話,讀完可以刷新不少對科學的觀念。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1 月 14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