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出社會一定時間的人,多少都有過辦公室政治鬥爭的經驗,即便運氣不錯去到一個相對單純或是和諧的職場,多少也會從別人身上聽過些相關經驗,甚至有些人不太幸運的,在學生時期就體會過政治鬥爭。事實上,人類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大多都無法避免利益分配、爭奪地位、尋求結盟、排除異己等活動。即便在沒有物質利益的環境下,很多人也會下意識的想要在團體裡取得領導地位,或是想引人注目,變得受歡迎等等,而牽涉到利害關係的環境就更不用說了。
有不少人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比較不拿手,又或者個性上比較懶得經營人際關係,這樣的人常常在辦公室政治中吃虧,加上一般來說,在學校教育的過程,決大多數是強調各種學科知識的記憶,不太會碰觸到人際之間的各種競合關係,甚至學校教育還會反對這種競合關係,甚至否定這種知識的重要性,我相信有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應該都聽過「只要好好加強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該做的,自然就會被看見。」這種……幹話,好啦,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幹話,加強能力做好事情確實應該被肯定的,但這種說法只對一半就是了。
會老是在職場政治上吃虧的人,大致上可以分成「不知道」、「不懂」、「不想」。
所謂的「不知道」,就是那種根本連人家在鬥來鬥去都沒意識到,自己被搞了也搞不清楚狀況,還想說為什麼事情老是出包,或者誰老是刁難他,又或者覺得不是自己明明該做的都做了,卻莫名其妙背黑鍋。
而所謂的「不懂」,是指大致上知道辦公室裡面的鬥爭狀況,比如誰和誰工作上常常產生衝突,誰和誰在競爭什麼位置,但卻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最後則是「不想」,就是知道辦公室裡面的鬥爭狀況,也知道如果想要爭權奪利該做些什麼,但就是嫌麻煩,又或者在個人的價值觀上無法接受做些自己覺得「骯髒」的事情。
蘆屋廣太的《職場上,你需要搞點政治:辦公室政治教戰手冊》我覺得讀起來挺有趣的也挺有參考性的,對於我上述說的「不知道」和「不懂」辦公室政治的人,讀了以後應該會看到很多值得參考的資訊,甚至刷新自己的觀念。章節的編排很有條理,像是區分出對上、對下、對不同部門、對外界等等的作法,而且都有實際案例輔助說明。
而對於前述「不想」處理辦公室政治的人,我認為這本書也還是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也可能會改變一些想法,既然辦公室政治無法避免,至少要做到能自保,這本書不是鼓勵讀者把心力全花在政治鬥爭,而不管工作本分,相反的,這本書是在告訴讀者,處理好辦公室政治,就可以更順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這裡我就要再推一下之前曾經提到的一本書,《幕僚的宿命:一間工廠的管理變革與權力遊戲》。如果說《職場上,你需要搞點政治:辦公室政治教戰手冊》這本是教科書加上點小型實務案例,那麼幕僚的宿命這本就是一本更接近完整狀況,牽涉層面也更廣的案例,而且這本還是台灣人寫的,故事背景又是在傳統製造業,讀起來應該更容易進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