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讀完了John Truby的《故事寫作大師班:好萊塢知名「劇本醫生」教你STEP BY STEP 寫出絕不跟別人撞哏、兼具情感厚度與立體結構的最強故事》。當初會購買這本書是因為想要參考寫作技巧,另外就是我在很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出於興趣寫過一些小說,也就是說我對於劇本創作這回事也挺有興趣的。不過因為這本書篇幅有點大,加上我目前的寫作目標並沒有包括劇本寫作,所以就這樣躺在我的書櫃裡兩年多,直到前陣子才把拿出來讀讀看。讀下去覺得,比我想像中的精彩多了

先說一個看完最重要的感受,那就是,即便沒有要親手下去寫劇本,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讀這本書,也可以得到很大的趣味和收穫。

我認為這本書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就是「有機連結」,過去我也不是沒聽說過一些關於劇本的理論,像是角色設定、心理需求、道德議題、故事背景、劇情發展、場景設定、對白設計等,但對於這些元素只有個別的認識,沒特別想過彼此之間的如何連結起來,但這本書強調這些劇本內的元素設定,要以彼此之間有機連結的方式來組織起來。就好像人體的大腦、神經系統、內臟、循環系統、骨骼、肌肉,我們分別都知道他們各自的功能,但他們並不只是獨立的自行其是,而是各自分工並且相互支援,組織成一個完整的運作系統,無論哪一個部份出問題,或者說整體的組合不協調都會造成運作上的問題。一個優秀的劇本也是要靠各元素互相搭配結合成一個運作量好的整體。

另外這本書有個我很喜歡的特點,就是在講解不同的劇本元素設計時,都會大量引用各種有名的作品來舉例說明,讓讀者可以具體了解這些作品是如何設計架構出來的,而不會因為缺乏劇本寫作的相關知識,導致看這些理論時覺得好像知道些什麼,但又有點太抽象不知道怎麼應用。真要說這方面有什麼不足的話,就是對我來說,很多作品年代太久遠了,實在很陌生,不過這個缺點反過來說,倒是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我也認識了不少過去的有名作品,而且也強迫自己必須拿記憶中看過的電影來當作實例套用理解,也算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讀這本書會讓人想要下去寫劇本,因為你對於劇本這件事情的感受不再那麼抽象,而是更具體的理解,因此不再有那麼遙不可及的感受。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我自己當初讀一些三幕劇的書籍,讀完以後不覺得自己就可以照這架構寫出一個完整的劇本,但讀這本後,我不敢說我就馬上寫得出來,但確實在想像層次上更具體了。

即便沒有要寫劇本,讀完這本後,也可以做另一種練習,就是試著以這些概念逆向拆解自己以前看過的電影或是小說,將出不同元素辨識出來,了解這些元素是如何有機的組織在一起成為一部完整的作品,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你對於觀賞電影、電視劇、小說的感想,不會再只是「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因為某個角色怎樣怎樣,因為劇情很棒、因為讓我很感動」這樣籠統或是比較單點的想法,而是分析可以變得更有系統,從整體性的視角選擇不同的切入方式來觀看。以前看到一些覺得很厲害的影評,現在大概也比較能抓出他們是從什麼元素的角度來切入評論的,對於他們的評論方式,我也不再只有「寫得真好,竟然看得出這些」的讚嘆而已。

事實上,我自己是在閱讀過程中,腦海中就不斷浮現各種過去看過的作品。在看「角色」的章節,就聯想到很多以前的作品如何設定角色,看到「道德議題」的章節,就會想到很多以前作品分別是在探討哪些道德議題。光是閱讀本書的過程,就也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看過的各種作品。有趣的是,因為這本書裡用來舉例的電影大概有多達八成是我沒聽過,或者是只聽過電影名稱,但是卻沒實際看過的。

這種感覺就好像以前就只是住在房子裡,也透過工地見識過蓋房子,但整體來說卻也不知道到底怎麼蓋起,但現在知道一棟房子包括地基、鋼筋結構、建材、內部管線、空間配置、美學設計等,以及最重要的,這些元素之間如何相互搭配成一個整體。

我把這本書帶去讀書會分享,其中一個人說他現在才注意到原來一個故事會吸引他的原因很可能是來自道德層面的共鳴,也有另一個成員說他以前有看過劇本寫作框架,但看了這本才知道具體內容是這樣,他也對這本書運用很多作品作為例子來解說很棒。這兩個人都沒有寫劇本的打算,但是他們也都說因此對於自己過去看過的作品有更深更有系統的認識了。我想大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看些電影、電視劇或是小說,對於喜歡看劇的人來說,我也很推薦讀讀這本書,可以讓自己的閱聽經驗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1 月 21 日

作者

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