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一個主題想出創新點子,發想各種有趣的創意時,有些人可以快速聯想到很多東西,給他一個單字或概念,他就可以像是石頭丟入池塘一般,擴散出很多有相關或延伸的字眼。但有些人就是比較難自由聯想,怎麼想都跳不出既有常識和合理性,這種特性不是不好,但在創意發想的領域反而會成為限制。

這牽涉到個性和思考習慣,有些人個性上或者職場上養成比較強調邏輯推理,所以無法輕易地去想出大量沒有直接邏輯推演出來的關鍵字。不過這種事情也不是真的只能靠靈感或天賦,透過一些思考工具一樣可以訓練自己做到這樣的聯想,即便自己目前無法給出一個主題就信手拈來天馬行空地想出一堆怪點子,也可以依照步驟慢慢導出一些跳出框架的想法。

「奧斯本檢核表」就是一個不錯的工具,格式如下:

首先在正上方灰色區塊寫下主題,接著就以底下九宮格的問題對這個主題進行創意發想,以下就以「書店」為主題作為例子來示範:

一、能否能做其他用途:能不能轉做其他用途?有沒有別的或新的用法?
以書店來說的話,像是提供文青風格外拍的空間租用等服務,甚至店家本身就提供「個人書店文青沙龍照」拍攝服務。

二、能否應用:有沒有類似的點子?能否應用他新點子?
好比說,提供協助讀者出書的服務。

三、能否改變:能否改變顏色、款式、目的、意義等?
比如說,大多書店空間配置以及動線都以直線交叉的方式安排,那我們能否以一個一個圓形柱狀的書櫃為主軸來安排空間呢?

四、能否擴大:能否將其變大、拉長、拉寬、增加頻率、時間長度、增加強度、增加功能等。
以書店來說的話,能不能延長營業時間?能不能以大賣場規模的空間來經營?能不能提供更多種類的書籍?

五、能否縮小:剛好和「擴大」相反。
就和擴大剛好相反。

六、能否取代:能否用其他的素材、人、事、物、空間、方法來取代。
以書店來說的話,比如說我們不要用店員來負責結帳,改用自動販賣機方式來賣書呢?

七、能否重整:能否將因素、配置、順序、零件、流程等加以重組。
比如說,大多情況下,書店都先評估市場狀態,自行進貨等待讀者挑選,但有些書店已經有在提供先由讀者提出某些書籍需求,書店再去跟廠商進貨,好比說紀伊國書店就提供讀者開日文書單,他們再幫讀者進貨的服務。

八、能否顛倒:包括時間、空間、關係、內容等的顛倒。
以書店來說的話,像是一般書籍製作都是將電子檔印刷成實體書來販賣,那麼我們能不能反過來,提供將實體書轉製成電子檔的服務呢?

九、能否結合:能否和其他新的或看似無關,甚至相反的要素結合。
比如說,很多書店早早就與文具販賣結合,現在也不少是與咖啡輕食方面的服務結合,那麼是否能與運動結合?或者與社交聯繫結合呢?

其實這套框架並不是死板板的非要照著做不可,事實上這九個思考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有重疊,好比說「能否做其他用途」和「能否應用」就有一定的類似,而「擴大」和「縮小」其實可以歸類為同一種思維,而「能否改變」的範圍其實可以超廣。

不過其實這個框架本來就不是在做精準確實的分類,而是提供思考的引導,讓你可以在主題上發想出跳脫既有框架的想像。事實上熟練的話,甚至可以自己調整或添加其他的提問方式,也不見得一定要用九宮格的方式來填寫就是。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2 月 11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