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因為在臉書上面追蹤到一名作家ZEN大,他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閱讀量相當大,一年可以讀到五六百本書,他常常在粉絲頁上分享一些關於快速閱讀的好處和方法,我也照著這套方法開始培養自己的閱讀量,後來也去上過他開的超快速讀書法課程,這也讓我對於閱讀的看法完全改觀。

《超快速讀書法》就是這位作家的作品之一,我認為這本書可以當作想要培養閱讀能力的觀念指導。

說到讀書,一般人常會有一些誤解,其中一個很常見也根深蒂固的,就是「讀書要慢慢讀才行」,至於為什麼要慢慢讀,又可以區分出幾個不同的理由:

首先是認為「讀書必須要每一句都讀懂才能繼續下去」,於是有不少人在讀書時,讀到不太懂或只是不太確定的地方,就會停下來想,甚至也不見得是在讀不懂時才這樣,而是因為怕讀太快會漏掉什麼或是看錯什麼,而不敢加快速度。

第二點,認為「慢慢讀才能理解內容」,這種想法通常會建立在一個假設,就是認為速度和理解程度會呈反比,讀得越慢就等於是花越多時間在理解內容上,因此讀得慢就等同於理解得更多。

第三點,認為「讀書就是得記得全部內容才行」,這是我聽過不少人在談自己閱讀經驗時常提到的焦慮,他們會說自己每次讀完以後,都沒辦法記得書中所有內容,言下之意就是他們認為讀完一本書就是應該要記得所有內容才算合格,而這也會導致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不敢加快速度,因為這樣會讓自己無法記住內容。

第四點,認為「讀書就是要慢慢讀才深刻」,這點其實和第二點有些類似,但他們強調的不光是理解書的內容,還要產生深刻體會才行,而他們認為即便在快速閱讀也可以理解書中的內容,但這樣並沒辦法產生深刻的體會,通常他們也會認為書讀得多沒意義,要讀得精才有用,並且也假設讀得多和讀得精是對立無法兼得的。

因為以上四點的觀念,導致對於很多人來說,讀書是一種很累壓力也很大的事情。另外,因為現在網路上可以取得的資訊相當豐富多元,所以也有一種聲音出現,就是認為「在網路上已經可以取得足夠資訊了,所以現代沒必要靠讀書來取得資訊」。

嗯,以上這些觀念其實問題都很大,也是很多人不想閱讀,或說想閱讀但始終培養不起來的主要障礙,而這本書有很多內容都是在破解這些錯誤的觀念。

話說回來,其實破解「讀書就是要慢慢讀」這種觀念的作品其實也不少了,好比說另一本也算是小有名氣的《雪球讀書法》也是在談快速閱讀反而可以加強理解和記憶。

那麼這本超快速讀書法,有一個比較獨特的強項就是將閱讀拆解成字詞、句子、段落、文章、書、主題、世界。也就是說,從最基本的構成,慢慢組合成整個世界,在這本書裡面,作者從微觀到巨觀的面向來一一介紹如何從這各個層面來鍛鍊快速閱讀的能力。

我就不在這裡詳細介紹太多本書的內容了,其實這本書裡的很多觀念都已經內化為我的一部分,關於「閱讀」這個主題我也讀過不少其他著作,我在其他文章裡也都有穿插一些相關的概念,但要我用簡單的幾句話描述這本書要傳達的主旨的話,我會說這本書告訴讀者「即便在現代,讀書還是很重要,可以讓你發展出一套理解世界運作的系統,並且優化自己人生的各個面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其實可以讀得又快又好。」

而以我個人來說,這幾年閱讀量也有明顯提昇,去年我就讀了218本書,而拉高閱讀量以後,我確實也感受到自己在看待這世界的眼光完全不同了,而我的各種能力,包括像是分析問題、做出決策、表達能力、人際溝通等都有明顯的提昇。而我也打算在今年挑戰300本的閱讀量。

有興趣透由閱讀來改變自己的朋友,不妨也讀讀這本書,一起挑戰提高閱讀量的目標。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2 月 22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