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創意這件事情,很多人應該都覺得要靠難以捉摸的靈感,而要成為一個很有創意的人,只能靠優異的天份,我們可以靠訓練獲得一定程度的專業,但創意這件事情卻只能仰賴先天條件,無法靠任何方法養出來。很多人對於創造力十足的人,也都會產生一種離經叛道,平常表現就古怪奇特難以相處的形象。

但在《尋找創意甜蜜點》這本書裡,Allen Gannett告訴你,創意根本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至少絕對不是只能依靠不知何時會出現的靈感,以及異於常人的天份。在這本書裡,作者調查了一些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創意天才,好比說莫札特、達爾文,也拜訪或研究了靠創意在自己的領域中大放光彩的人,好比J.K.羅琳,從這些調查中,作者破解了很多一般人對於創意的迷思,也歸納出幾個有效產出優質創意的方法。

作者在本書有幾個核心的觀念,首先是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創意天才,其實並非如大家所想的,都不需要靠努力鍛鍊,只靠從天而降的靈感就持續創造出一堆神作或是想出許多賺錢的商品。再來就是,優異的創造力不僅需要靠優異的先天資質,而是可以靠正確的方向努力而取得,作者也在本書中提出這些努力方向為何。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創意可不是只要離經叛道,想出超出常理的點子就好,事實上你的想法如果太過古怪,又或者你的創意大眾不買單,這些就不會被視為「創意」,而是「搞怪」。

為什麼大多人會認為靈感只能靠從天而降,而要成為優秀的創意人只能靠天生條件呢?主要原因就是相較於其他的活動,創意思考這件事情是我們自己無法意識到的,而既然無法意識到,我們自然就不容易掌握到如何有效地生產出好創意。而那些創造出優秀作品,想出各種優異點子的人,自己也講不出(或不願意講)自己如何發展出這些創意的。也因此創意就給人這種只能看天吃飯的形象。

試想,我們很多活動是可以明確掌握從行動到結果的流程,好比說,只要我們持續重複投籃,我們就可以投得越來越準,而我們也可以掌握到自己是因為持續地練習而變得更準,又或者我們在進行邏輯分析解決一個問題時,我們從開始思考問題,到一步一步推演出答案的過程,也都可以清楚地記錄下來。於是我們認為這些活動是可以靠明確的訓練和步驟取得,頂多就是每個人資質或背景不同而有一些時間上的差別。但創意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我們無法靠重複同樣的行為來養出創意思考,也無法像邏輯分析那樣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創新的點子。

不過!自己無法意識到創意的產生過程,和創意有沒有一套有效的產出模式是兩回事。已經有實驗指出,一個人在思考一個需要創意的問題時,如果研究人員不經意地給予一些隱晦的提示,就會大大這個人提昇想出解答的機會,但有趣的是,當研究人員詢問這些因為得到提示而想出解答的人,他們是如何想出來的,他們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因為這些提示而得到啟發,而是告訴研究人員他們是「靈光一閃」就想出答案了。實驗告訴我們,一個人透過某種方法得到創意,並不代表這個人會知道他是透過這個方法達到的。

事實上,依照作者對大多優秀創意工作者的採訪得出,這些創意工作者通常都具備一些共通條件(並不是指天份!),而是像大量地吸收相關知識訊息,適度地模仿,具備有利於自己創意發展的人脈網絡,以及不斷地修正等。

另外有一點也很重要的就是,創意這種事情可不是越新越好或越怪越好,書中提到的「創意甜蜜點」指出,你的創意要被視為創意,必須在「熟悉」和「新穎」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過度追求怪異新穎,你就只會被當成怪人,沒有人會說你有創意。換個方式說就是,不要想說我只要拼命來搞怪就是很有創意,創意是需要被認同的,創意是需要對他人有價值的。

我相信有不少人應該有過這種經驗,就是在一些問題解決的討論場合,會出現一種人,這種人專門想一堆一聽就知道太扯的概念,然後他們通常也沒有想要考慮自己這些想法有沒有實行的可能性和價值,他們為了怪而怪,為了創造出「充滿創意」的形象而刻意搞怪。起先大家可能會真的認為這個人想法獨特,好像真的是個特別有創意的人,但久了以後就開始覺得,這個人除了在討論時全力搞怪以外,也沒其他價值了。

另外這裡我也要引入一個有點類似的概念,就是橘玲的《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這本書裡提到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沒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項,但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這個世界並不會平等地對待所有的能力。一個很好懂的比喻就是,如果你在數理邏輯方面的能力可以達到前10%的程度,你大概就可以當一個不錯的軟體工程師,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但如果你是在體育方面達到前10%程度,你能發揮的場合大概就是大家朋友間私下約打球時被稱讚一下的程度,你無法靠這項特長取得高收入,要靠體育獲得高收入,你是前1%可能都還不夠,要前0.1%、甚至0.01%。

創意也是如此,如果你只是滿足於想出些稀奇古怪的點子,並以此為樂,那麼很好,不用顧慮太多,但如果你是希望靠自己的點子來換取收入,那恐怕就還得看你這些點子能不能被認同,具不具備市場價值等條件。

總的來說,本書很適合想要以創造性思考來發揮所長的人作為參考,裡面很多努力方向都滿具體的,至少比起只能被動地仰賴不知何時會出現的靈感,讀者可以靠正確的方向來努力。當然,作者也很強調一件事情,就是即便知道這些具體的努力方向,也不代表就很容易做到,而是需要靠時間去累積建立的。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2 月 26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