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之前就大概理解現代社會有這樣一個趨勢,但最近的直接體會更深。
那就是在現在這個時代,至少像我們這種經濟開發到一個程度,基礎建設大致都堪用,社會上也還算穩定的環境下,所謂學習這件事情,最需要的是如何尋找、過濾、篩選正確的資訊管道,以及如何用適合自己大腦運作的方式來有效吸收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現在的資訊量超大種類又超多元,傳輸速度也非常之快,在一般人常接觸到的檔案類型裡面,最吃流量的就是影片了,但來到今天,就連高畫質影片也可以採取即時觀看,不像之前還得要下載到硬碟裡然後再用自己電腦播放。
在這種環境下,人們在資訊的取得上的限制,通常不是沒機會接觸到哪些訊息,而是不知道在廣大的資訊海裡要去取用哪些訊息,甚至根本不知道某些訊息管道的存在。google很方便,什麼關鍵字都查得到,但問題在於跳出來的搜尋結果密密麻麻,你要怎麼選擇?你如何區辨哪些訊息是你真正需要的?哪些訊息可能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甚至還誤導你?
甚至另外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你會使用哪些關鍵字來搜尋?事實上你會用來查詢的關鍵字字彙量遠比你自認為的少,如果你覺得沒有,別太高估自己,你會沒意識到這點,是因為很多事情是你根本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你根本不知道你忽略掉什麼。
另外在學習方法上,現在很多腦科學的理論都有指出對大多人來說更快更有效率的方法,但我們過去的教育方式,甚至即便到現在來說,大抵上來說還是採用慣性但實際上很浪費大腦資源的方式來進行,這無可厚非,畢竟人本來就有路徑依賴的傾向,只要不至於造成自己明顯可見又緊急的問題,我們通常不會在觀念和行為上做出太大的改變。
我看過很多的人,一些表現上看起來蠢得要命,或者在某些方面眼光狹隘的人,通常不是他們腦袋真的差到無藥可救,而是他們能接觸到的資訊就是如此框限他們,而這些框限他們的資訊又進一步限制了他們思考和行動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身處的資訊環境會決定這個人的思考和行動,而這個人的思考和行動又會反過來強化他的既有資訊環境,所謂同溫層也就是這種趨勢下被突顯出來的概念。
其實這些傾向也不是現在才有,人類的天性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是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超出大多人以慣性所能跟上的程度。
這些話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呼籲,這可能是個混亂的時代,但也可能是個充滿機會的時代,端看你戴上哪副濾鏡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