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投入一件事情之前,會先對這件事情有個想像中的描繪,但真正投入以後,卻又在過程中發現不少和自己一開始想像完全不同的地方。
好比說戀愛吧,應該沒多少人在真正戀愛經驗之前,沒有對戀愛有任何想像和預期,通常這些想像和預期都充滿甜甜的浪漫情節(否則應該很多人會拒絕追求戀愛吧),最常見的就是將動漫、小說、電影、偶像劇等情節作為想像依據。
但,大多人在真的找到戀愛對象,並且實際相處後,隨著時間慢慢推進,會慢慢察覺到很多當初沒有想像到的問題,特別是兩人的關係越緊密,相處時間越長,摩擦也會越多,兩個人習慣的差異、價值的差異、對對方的期待都不同,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幻想破滅的狀況。也難怪很多感情方面的問題,都出在於過度投射自己對戀愛的想像在對方身上,但當對方的表現無法符合這個想像,就會產生期待落差。
又好比說出國旅遊,特別是沒什麼經驗的人,出國前應該對於陌生的國度有一大堆想像,一面規劃行程,腦海裡也一面想像自己置身其中的感覺,而且不只是想像當地的情景,也會想像一些人際互動上的情境,好比說有些人會期望些異國的浪漫邂逅,又或者期待當地人的浪漫、熱情或純真等特質。
不過真的出國開始跑行程以後,會出現很多預期外的感受,也許當初看照片以為會很漂亮的景點,實際去了發現是修圖和拍攝角度的美化,又或者該地就只有那個點的景好看,其他都普普。當然也有反過來的狀況,就是會有一些當初沒預期到的驚喜,好比當年我自己在歐洲長途旅行時,一路上其實有遇過幾個有趣的人,到現在當地景點的記憶已經模糊了,但當時的互動卻依然清晰。
此外,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也常常會有誤差,我們可能會錯估自己的能力、個性,然後在某些事件中發現自己的作法或反應並不如原先所想像的那樣,好比說,很多人在一股熱血湧上來,立志要達到某個目標時,都會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取而代之的,是想像自己達成目標那種帥氣的模樣,然後常常在執行後沒多久就半途而廢。又或者,有些人(特別是男人)會在看別人做一件事情時,生一張嘴說:「這個齁,要是我來的話,就會blah…blah…blah…」,結果沒接受考驗可能都沒事,真的做下去完全不行,還得找一堆理由怪罪,以維護自己的面子。
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的其中一個差別在於,我們可以想像並且規劃未來。但想像和現實發展通常也不太可能完全符合,事實上超出預期可能還比較常見。
很多事情,我們必須真的去執行了,才會發現想像和現實的落差,無論落差是出在事情還是我們自己身上。而這種「想像—>執行—>落差—>修正」的過程,就是我們認識事情,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對事情和自我的認識是一種多元動態的過程,我們在持續的經驗中,不斷地察覺想像和現實的落差,然後嘗試修正自己的想法和作法,然後又遇到其他的落差,再嘗試修正想法和作法。
當然,這並不是在表達實做就是一切,知識的學習或事前的計畫不重要。學習和計畫也很重要,而且是和實做相輔相成。學習和計畫給我在真正實做前描繪一個輪廓,讓我們有具體的方向和基礎去執行,而實做又反過來驗證我們的學習和計畫。有實做我們才能驗證學習和計畫的效果如何,有學習和計畫,我們才能在實做出現障礙時,有個修正的依據,而不會完全沒有任何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