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早以前,我對於規劃並且執行一個大型任務感到相當複雜也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可以成功主導一項活動的人,總是讓我相當羨慕。有一次我曾經問過一個有不少舉辦活動經驗的朋友,他是如何從無到有規劃好一項活動並且成功執行的,他給我一個回答:「你能在腦海裡將所有活動跑過一遍,其實就掌握得差不多了。」當時這句話讓我覺得好像有點了解,卻又覺得還是有一點距離感,「那要怎麼生產這些活動畫面好讓我在腦裡海跑過一遍?」。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一件任務感到困難和恐懼,並非這些任務真的遠超過我們的能力所及,而是我們無法在腦海裡掌握這項任務,或者這項任務在感受上讓我們覺得很困難。

我們的大腦一次能處理的資料相當有限,而且對於抽象概念的處理也比較不如具體概念。所以對於過於複雜,或感受上很龐大很遙遠的任務,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將這些任務拆解成大腦可以具體掌握,感受上沒有那麼龐大的細項。只要將大型任務拆解成細項,每一個細項分開來看都是簡單可處理的,那我們就只要按部就班一項一項處理,再統整起來即可,這樣一來,原本看似難以掌握的大型任務,也會變得具體可行。

通常這種困難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單純的數量龐大,另一種是任務結構很複雜。

先談談數量龐大這件事吧,好比說,我給你設定一個任務,就是一年內要讀完50本書,或者累積500公里的慢跑里程數。這樣的數字對於沒有閱讀習慣或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一聽到可能會覺得這數字真大,想到壓力就很大,但如果將任務的描述方式改成每個星期讀一本書,持續一年,或者每個星期要跑10公里(也就是一天不到兩公里),持續一年。嗯,這樣描述看起來有沒有比較簡單?但其實照這樣進行下去,一年也就達到了52本書或520公里(以一年52週來算)。

雖然執行起來可以達到一樣的目標,但是描述方式不同,在心理層面上產生的印象也就完全不同,一個很大的數字會馬上給我們很困難很遙遠的感受,但如果拆解成每週或每天要完成的任務量,看起來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那麼再談另一種困難,也就是任務結構很複雜,就以開頭的例子來看吧,對於沒有辦活動經驗的人來說,突然要辦一個一百人規模,為時半天的活動,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

但其實我們可以先初步拆解成一些比較具體可想像的問題,像是整個流程裡有哪些子活動?這些子活動分別需要多少人?安排多少時間?需要哪些器材設備?預算要多少?

將整個大活動拆解成一項一項的子活動,再分別討論需要的時間和資源,最後再統整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讓一個看起來很複雜很抽象的活動概念,分解成一項一項的小任務,我們只要依序思考安排,最後再統整起來即可。

當然,我不是說這樣就可以讓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人,一下就可以駕馭一個活動,好比說,哪類型活動可能需要多少人,哪些器材租用起來可能要花多少錢,這些問題可能還是需要一些參考資料,或是詢問有相關經驗的人等等。但先透過拆解,將一個大型的複雜任務,拆解成許多小任務後,每一項小任務的問題都會變成大腦可以處理的程度,你要查詢資料或是詢問有相關經驗的人,也都會變得比較具體有方向性,即便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但至少在困難度的感受上肯定會降低不少。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3 月 4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