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一所高中擔任攝影社社團老師時,問學生想要學什麼技能,當時在我的攝影觀念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就是各種專業攝影的主題集合,像是風景攝影、人像攝影、旅遊攝影、運動攝影、商品攝影等。
但學生給我的答案倒是讓我一下子不知道該怎樣回應,他們要的是怎麼把自己拍得更瘦,怎麼把臉拍得更小,怎麼顯得胸部比較大,這些項目都指向一個共同目的—–就是把自己拍得更美好。
在傳統攝影領域中,就我知道是沒有自拍這個主題的,畢竟以傳統的攝影工具來說,我們沒辦法一邊將鏡頭對著自己一邊看觀景窗的效果,構圖完全必須自己抓感覺,即便後來發展出翻轉螢幕,以及智慧型手機的自拍鏡頭,也會受限於必須手持而拍攝距離和角度都很有限,就算加上自拍棒,確實能讓拍攝距離再多個半公尺左右,但依然很受限。
那麼使用腳架呢?確實可行,多年前我也曾經用腳架自拍過,不過腳架自拍只解決了拍攝距離的問題,並沒有辦法解決沒辦法看觀景窗的問題,我只能預先構圖,大概去想像自己在那個位置大概會在畫面的哪裡,佔多少比例,其他很多細節還是必須靠不斷地試誤才能拍出稍微滿意的內容。
很多人都渴望將自己拍的更美好,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以前我雖然是主攻風景攝影,但也幫一些朋友拍攝人像攝影。和拍攝風景攝影不同的是,人像攝影必須和model不斷地溝通,將兩邊的想像互相吻合,這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兩個人如果想法上相差非常大的話。
如果只是簡單的手持自拍修圖,確實智慧型手機可以做到很好了,但如果要運用上各種比較專業的攝影技巧,像是各類構圖、取景、採光、景深控制等,目前還是必須仰賴攝影師去執行,而被拍攝者和攝影師之間的想像落差就永遠會是個問題,我就有兩個老同學,一個學攝影覺得自己很強,一個結婚想被拍得美美的,結果攝影師用他自認的大師風格拍出的作品,卻讓結婚那位覺得自己被拍得很醜,搞得攝影師面子掃地勃然大怒。
就別談婚禮攝影這種比較正式的場合,我在和一些朋友出遊時,大家在和風景留影時,也常常要重拍,因為覺得自己拍起來的表情、角度不好看。
我粗略猜測,想要自己被拍出理想樣貌的人,應該遠多於想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師吧。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這兩個身份合而為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