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到這一段覺得挺有趣的,坎寧安定律果然在很多領域都可以適用,這也不是我第一次提到這個定律了。
簡單說,這就是運用很多人喜歡指導、糾正或教訓別人來滿足優越感的心態,來讓自己可以得到原本可能沒那麼容易得到,甚至需要花錢才能得到的諮詢服務。
有些人好為人師,你只要對他的專長領域(或他自認可以給你建議的領域)提問,他通常都會樂於提供你解答。
有些人可能沒那麼熱心,這時候就要來點小手段,如果你不是那麼介意被教訓,只要能獲得答案達到目的就好的話,那麼就來點激將法。
怎麼激將呢?一種方法就是像我截圖的這個段落講的一樣,故意宣稱這種問題很難,應該沒人能解,激起那種想表現自己聰明過人的人的好勝心,給你解得好解得詳細,深怕別人不知道這題對他可以解得又好又完整。
之前我看到一些解迷遊戲廣告,也是用粗糙但是類似的文案,像是「只有5%的人可以解開這問題」、「只有IQ超過180的人才能解開這個問題」
另一種是該領域長期有一些為人所詬病的點(無論是真的還是誤解),你就故意戳那個點,來激起該領域的人想維護自己專長的自尊心,讓他們氣得要狠狠長篇大論來挫你銳氣。
好比說,有些自尊心很高的法律人,最痛恨別人說法律都是用背的,或是痛恨別人說法院都是恐龍法官,覺得台灣人都法盲欠教訓。
這時候你提問時就可以補個「台灣的法律果然都是在保護壞人啊」、「法律人果然都很死板,只會在那邊死背法條,遇到現實狀況根本沒用」,你就會有很高機率得到極度需要捍衛自尊心的法律人「氣沖沖但完全免費的法律常識諮詢」。 .另外一個也很常見的例子就是健身,不知道為什麼健身界的巨巨們,容易被戳到點的比例好像特別高,而且通常戳下去反應也特別大。
比如說,可以在健身論壇講說想鍛鍊什麼,但是「害怕練太壯,練太壯肌肉太大很難看」,又或者像是「肌肉練那麼多沒用,都是死肌肉,動作不靈活也沒爆發力」,你就會有很高的機會得到各種關於肌肉成長和運動科學方面的知識。
我也看過有人在自己的臉書上大量分享自己設計的圖文,被看不下去的設計師詳細指點。
當然,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被教訓,也很怕犯錯,所以通常不會去做這種「故意讓自己被教訓,但可以得到有價值的資訊」的行為。
不過我們可以把這個基本心裡需求放在心裡,就算不採用極端的激將手法,適當地運用也可以讓自己獲得不少有用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