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冥想,直覺上都會出現一個畫面,就是閉上眼坐著,全身維持不動專注於入禪。確實,大多人在冥想時也都是採取靜坐的型態,不過其實冥想也可以邊走邊做。

最近兩個月,我開始花點時間去研究正念冥想這方面的訓練,一開始看到《步行禪》這本書覺得挺有趣的,冥想竟然可以邊走邊來。

不過想想這也是我們一般對冥想的既定印象,不然其實邊走路邊冥想也不是什麼很難理解的事情。

我們就把步行和冥想分開來談吧。

步行其實是很好的運動,之前我介紹一本書《真正的快樂處方》裡也有提到,光是定時散步就可以對心智健康帶來很多益處,包括記憶力、情緒穩定、創意能力等等。事實上很多學者、作家、藝術家等需要創造力或是思考難題的工作者,都會安排散步時間,在散步時,大腦會進入預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大腦更能連結各個不同區塊,發揮更廣泛的創造力,有助於創意思考和解決難題。

而冥想這件事,以我目前讀過的幾本書和實際練習經驗來說,有兩個重點,一個重點是引導思緒的方向,甚至是想像一些畫面和狀態,比如說很多冥想訓練都會要你想像自己身處某種讓自己愉悅的環境,也會要你想像負能量排除體外以及正能量注入體內。另一個重點則是控制意識專注在某些感受上,好比說,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吐納,或者專注感受自己的身體各部位狀態。

那麼,將步行和冥想結合在一起,其實就是一面走一面引導自己的思緒和感受,說穿了也沒那麼不可思議。

話說我也算是不排斥散步的人,以我自己的經驗,散步過程中確實會有放空腦袋的效果,但所謂的放空並不是腦袋裡什麼都沒有,而是進入預設模式,很多想法和經驗會不斷湧出,並且不斷由一個跳到另一個,一路聯想下去。在這種模式下, 思考和感受會比較靈活,也比較有可塑性。而冥想需要的是引導思考和感受,所以散步確實是適合進行冥想的活動。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6 月 3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