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原子習慣》這本書挺厲害的,習慣學主題的書籍一直都是出版的熱門領域,但這一本卻可以在出版後兩年還有很高的討論度。
不過我今天倒不是想要談論這本書的內容,而是我看到有一個小有影響力的網路人士(稱他為A吧),轉貼了一個推薦這本書的評論(稱這評論者為B),並且下註解說:「這個人會覺得《原子習慣》有用,大概是因為他的習慣實在太差了吧。」
這位A言下之意就是,這本書很不怎樣,會覺得有用的大概就是B自己能力太差。
姑且先不論這本書到底算不算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我認為這種批評本身就是一種很糟糕的態度。
《原子習慣》可以歸類在工具書,這種書的主旨就是要提供讀者一些方法來解決相應的問題。也就是說,習慣學書籍本來就是要為想要養成好習慣,或者想戒除壞習慣,但是卻掌握不到好方法達成目標的讀者而來。
那麼,B因為習慣不好,想要透由這本書來改善狀況,而嘗試了以後真的有用,就推薦給同樣為習慣所苦的人,有什麼問題嗎?這不正代表這本書滿足了目標客群的需求?
A這種批評透露出一種令人厭惡菁英傲慢心態(姑且不論這人是不是客觀意義上的菁英),喜歡對暢銷書,對普羅大眾取向的書籍批評,藉以展現自己知識高人一等、品味不凡、與眾不同。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貶低暢銷書,以及讀暢銷書的人,來展現拉抬自己的地位。
如果這種批評可以成立,那大多數的工具書其實都可以照此邏輯來酸。
你要是推薦健康知識的書籍,我就批評你健康狀況一定很爛,才會覺得這種書有用。
你要是推薦學習料理的書籍,我就批評你烹飪技巧一定很爛,才會覺得這種書有用。
你要是推薦人際關係的書籍,我就批評你社交能力一定很爛,才會覺得這種書有用。
啊不然勒………….人家缺乏某種能力尋求解決方法,因此解決了問題,並且分享給其他有同樣問題的人,這不是很積極很正面嗎?拿讀者缺乏能力來批評,你只是想轉個彎吹噓自己的程度吧。
話說一本工具書如果值得批評,絕對不是去嘲諷讀者本身能力不足,而是這本書宣稱可以提供這方面問題的解決方法,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用。
好比說,今天要是有人寫了一本以防身術為主題的書,結果裡面介紹的方法只會害人自以為可以胡亂挑釁,然後害一堆讀者反而被痛扁一頓。那麼我要批評的話,絕對不是說「這個人格鬥能力很爛才會推薦這本書」,而是說「這本書根本不會讓你學到什麼防身術,反而害會害你身陷危機。」
去批評一個讀者因為缺乏某種能力才去讀相關書籍,本身就是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情。
留言
古川武士的習慣學書籍也很不錯!我覺得比《原子習慣》還要容易上手。每次看到英美的書籍,每個章節前面都要講一篇故事,重新回去翻的時候都會跳過那些片段… http://ayueh.com/2019/10/reading/inner-language/ 另外我是從這個地方來的!感謝你的心得文,成功推坑我了
感謝你的想法唷,我也覺得同樣是教學工具類的書籍,英美著作普遍都會插入比較高比例的故事。 但有些故事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文化差異的關係,反而沒有帶入感或幫助理解的效果,我也會簡單掃過大概知道想表達些什麼重點就好。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