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入手這本書主要是因為作者的生活方式真的很特殊:收費讓別人請他吃飯。

句子看起來怪怪的是吧?沒錯,要請這位作者吃飯,還得額外支付酬勞給他唷!

一開始看到作者的介紹,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出租大叔》這本書,作者也是在網路上招募有沒有人要出錢租用他的時間,至於做什麼沒太多限制,也因此遇到很多奇特有趣的任務要求,變成作者豐富另類的經驗資訊。

原本預期這部作品會像《出租大叔》一樣,介紹他如何走上這條路的歷程,不過內容比較接近他的一些形式原則和價值觀。

本書的核心概念並不特別,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勵志類和成功學的書籍都以這個概念為核心來發展,不過核心概念相同時,就看作者如何用自身特殊的經歷來鋪陳,又或者運用大量的案例,還是引用學術理論,來說服讀者或激勵讀者。

說起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個簡單又容易被認同,但實際上要做的卻不見得那麼簡單的概念,我們肯定都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必然也都帶有一些顧慮,好比說能不能賺取足夠的收入,身邊的親友或社會大眾能不能認同等等,事實上也有不少反向概念的作品,也就是「現實點!真的只想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行不通」。這也是為什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作品可以從這麼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出版這麼多這個概念的作品。

進一步來說,人的慾望是多面向的,也就是說,通常我們渴望獲得的事物並不會只有一個,而且常常還會互相矛盾拉扯,比如說,很多人都會有一些興趣嗜好,但大多也會有獲得更優質的物質生活的慾望,如果無法確保自己的興趣嗜好可以賺取足夠的收入,我想會猶豫不決也是理所當然的。又好比說,我們也都會有對自由不受束縛的渴望,我想大多人在人生過程中,必然都會有一些社會無法接受的慾望,而另一方面,我們又是群體的動物,除了少數的可能案例,不然我們大多都還是渴望被群體所接納,而自由不受拘束和被群體所接納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拉扯。

好,作者在本書裡也提出一些理由告訴讀者,很多讓你不敢放手去追求自己目標的原因其實都是可以突破的,至於這些理由讀者買不買帳,可以入手讀看看。在我看來,作者對於生活的物質需求相對一般日本人來窩真的不高,好比說作者他是可以去公園裡打地鋪睡覺也可以接受的,而作者經營推特的時候,也可以很輕鬆地應對那些對他作法和價值觀攻擊的人(畢竟他的生存方式真的很背離主流)。

比較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在這部作品裡,對於他如何開始經營「收費給人請客吃飯」這件事情著墨太多。這裡有一個我覺得作者沒有提到的事情,那就是「作者可能靠這份工作累積了很多談話資本,並且還以此正向循環」。也就是說,作者因為跟很多有趣的人吃飯聊天,聽到了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有趣觀點和故事,並且以這些內容來經營他的推特,而這些觀點和故事又讓很多人覺得有趣好奇,而想跟他吃個飯聊聊天,以此正向循環增強。

循環流程可以是這樣「被請客聽到很多有趣的內容—>分享獲得關注—>更多人想請他吃飯聊天—聽到更多有趣的內容—>更多的分享獲得關注….」

雖然類型可能不太一樣,但社會上有一些人也是靠著掌握訊息流動的中心位置,一方面獲得更多重要訊息,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想和他交流訊息,以此扮演重要角色並得到利益或權力,也就是「成為訊息流通的管道,並以此掌握更多的別人渴望的訊息」。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本書帶給我更多聯想的切入點。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7 月 2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