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跟朋友聊到看小說有沒有什麼益處,其實如果看得愉快的話,就已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就像我們在看電影看動畫,通常也不會去追問看這些玩意到底有沒有什麼幫助,我們就是單純地享受。.

但要說有什麼好處其實也是有的,閱讀小說其實是很需要想像力的活動,我們必須不斷地在腦海中將文字轉換為具體的訊息,我相信大家在讀小說時,論及場景、角色、互動過程等,一定都會在腦海裡建構出相應的畫面、聲音,甚至包括其他感官,我們在看一些描述能力比較好的文字時,會覺得「很有畫面」就是這個意思。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真的就只是讓文字直接流過去,那樣我相信沒幾頁就讀不下去了。

此外,一部好的小說(姑且先不深究何謂好),必然牽涉到不同角色性格和價值觀的刻劃,角色會在事件中採取特定的行動和決定,也會和其他角色產生互動,可能會是衝突、合作、理解、依賴等等,一個角色會被說描寫得立體或有厚度,指的就是對於他的性格描述比較像是個完整的人,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也有一些內在的矛盾衝突等,而非一個扁平的特定形象而已。

那在閱讀小說時,我們可以單純享受劇情推動,並且喜歡或討厭某些角色,將自己帶入某些角色的心境,站在某個自己認同的角色的立場,並依此認同一部作品或者相反。但也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切入方式,就是試圖透過各個角色的性格、價值觀、所處情境和立場,來理解角色在劇情中的行動和決策,這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

在現實中我們不見得有這機會和能力去全方位認識一個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我們和對方的互動必然只會在某些特定情境,會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知識來判斷對方的價值觀和動機,但卻無法接觸到對方的一些背景資訊,好比說他有怎樣的成長背景,他所處的環境鼓勵怎樣的行動。

那小說就提供了這樣的管道,我認為好的小說家通常都對人性的某些面向有相當的認識,因為他必須塑造出不同性格價值的角色,並且確保這些角色在劇中不會出現設定不一致,或者過於扁平的問題等。.此外很多寫實小說也可以讓讀者認識些平常接觸不到的各種領域,因為作者要不自己就在那領域待過,要不就是會花時間去考究那領域的相關知識。

確實也有研究指出,大量閱讀小說可以培養更豐富的想像力和更強大的同理心。.其實看好的電影、戲劇、動畫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但相較於文字構成的小說來講,這些直接以影音訊息呈現的作品,需要的想像力相對較少,也可以比較不動大腦地去看,當然我們一樣可以很認真地看這些作品來得到相同的效果,我自己現在在看動畫和日劇也是會給自己類似的思考課題。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7 月 2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