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我二十多歲開始,就聽到有些同齡朋友在說「現在的小朋友越來越高」,到現在我還是常常會看到一些「現在小朋友越來越高」的說法,但我走在路上真的沒覺得自己有相較之下越來越矮的感覺。

而數據上也顯示其實台灣人的平均身高已經二十幾年沒有明顯增長了,也就是說從我當「小朋友」到現在,平均身高一直沒什麼變化。那好,明明實際數據就沒這回事,但為什麼我身邊一直會聽到這種「越來越高」的論調。

可能一、因為我這一輩是成長在一個普遍身高比父母高的年代,我父母那個年代因為營養條件沒那麼好,很多人因此身高比較受限,但來到我這輩以後,大多人都不太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反而變成過剩的問題),但成長在這一代的我們卻會有個印象就是「小孩比父母高」,於是我們會自然下意識假定接下來年輕人也會越來越高,而這種下意識的假定在「確認偏誤」之下,就會更確信真的有這麼一回事。

可能二、其實更多人也沒感覺到年輕人有越來越高的趨勢,但沒感覺的人也不會特別講出來,人對於「變化」的感受會高於「沒變」,於是覺得有變的人都比較傾向於表達出來,久而久之我會聽到的都是覺得有變的人的意見,自然就會覺得「大家的意見怎麼都是覺得有越來越高」,但卻忽略了更多覺得沒變的人只是沒特別需要講出來。

可能三、我們總會注意那些顯眼的人,特別是我們在面對跟自己不同的群體。這種現象好比說很多網路男鄉民會覺得日本女生外型都比較優,但我自己去日本晃過幾次的感受是,「平均來說」其實並沒有啊。但因為日本對我們來說是比較有距離的群體(相較於自己),於是我們的判斷會受到很多片面資訊的干擾(比如被偶像劇影響,將偶像劇演員當成平均值)。那麼高個子通常也比較顯眼,對很多人來說,他們自然比較容易注意到高個子,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堆高個子,於是把印象當平均的結果就是覺得越來越高。 

也不只在身高這塊,我們在很多資訊判斷都會有這類思維偏誤。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7 月 11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