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去看了《魷魚遊戲》,第一個想法就是真的不知道這為什麼會紅,倒不是說有多難看,我還是順順地完食了,只是覺得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點。 

這類型作品從早期《大逃殺》到現在也出過不少了,我覺得這種概念的作品主要有幾個賣點。 

第一就是將觀眾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情境轉換成致命競技,強制習於日常生活的角色們突然投入致命競技。這種反差是這類作品的基底,同樣是人和人之間彼此殘殺求生,戰爭片就不會帶給我們同樣的衝擊感受,因為一來我們已經理所當然預設戰爭就是這種互動邏輯,二來戰爭對我們來說心理距離都比較遙遠,沒有那麼強烈的帶入感。 

再來,因為牽涉到致命要素(有些還會加上豐厚報酬),所以會將人性中的各種好壞面向極端化,像是殺戮與救助、欺騙與坦白、同情和冷酷、信任與背叛、自私與付出、逃避與面對等等。其實這些面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都會有,只是通常都不會這麼極端。一些常見的劇情像是為了生存不惜欺騙自己的好友讓他喪命(鏡頭還會帶入好友間過去的情誼來製造強烈對比),或是以前外表看起來斯文有教養的人,此時竟然撕下假面具變得自私冷漠殘酷等等。 

最後就是競技設計的創意和細膩,像大逃殺就是提供大量多樣化的武器讓學生玩戰爭遊戲,又或者是將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加入致命要素(像是換成致命道具、致命場地等等),或者輸了就會被處刑等等。 

在《魷魚遊戲》裡當然也包括這些要素,但也都沒特別出色,五項主要的遊戲裡,「一二三木頭人」、「椪糖」、「彈珠」都是採取一般遊戲規則,死法都是淘汰後被槍殺,也就是說,這裡面要放什麼遊戲其實都直接套用即可,不需要什麼額外的設計。 

「拔河」拔輸會墜落這點是將遊戲置入了致命場地,但可惜因為要限制住猜賽者,所以要將手銬在繩子上,變成要多一個切斷繩索的動作,結果又是額外處刑,我想一想,「拔河」這邊其實可以改成底下是岩漿、強酸或電鋸之類的,下去就直接掛,還可以多一項死法(「高處墜落」這種死法在「玻璃橋」也有,兩者重複了),我覺得這樣更有看頭。 

至於「玻璃橋」我覺得根本不是遊戲,只是一種致命賭博,怎麼說呢?只要想想如果這玩意如果不會致命,你就只是單純一直二選一,走到就輸掉而已,根本沒什麼好玩,跟一直投硬幣差不多意思。而且最後莫名其妙爆破整座橋順便收掉那個脫北妹是怎樣….? 

只能說我一開始想說裡面是玩各種遊戲,以為會有各種不同的創意死法,但結果都是槍殺槍殺槍殺槍殺。 

而且裡面試圖傳達的價值觀也有點教科書八股味,尤其最後吳一男在跟成奇勳對賭有沒有人會關心倒在路邊的醉漢,並且說出「你還相信人性嗎?」,我覺得真的有夠矯情,你把人丟到那種極端求生和逐利的情境裡面,再來質疑人性,你是期待參賽者每個都要無私無慾犧牲自己當個聖人,人性才能被信任嗎? 

打到這邊我好像都在挑毛病,不知道為什麼我目前為止每次嘗試要給韓片一個機會都會變這樣,我自認並不仇韓啊。想一想大概是這部片的名聲讓我有過高期待,結果落差造成這種事後回想都是哪裡不足的思考方向,不然其實當個爽片看並沒有那麼差就是。 

好啦其實也有一些我覺得有趣的點,像是參賽者的寢室就設計得挺有趣的,把床疊得那麼高讓我也想去睡看看是什麼感覺。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10 月 8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