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DataCamp這個教學平台拿到資料科學家的專業認證了。
DataCamp是一個提供資料科學課程的平台,課程內容包括基本的Pyhton和R語言程式撰寫,以及各種資料科學相關課程,好比說資料匯入、資料清洗、資料視覺化、統計學、機器學習等
這個平台的特色是每一門課程都是採取一段教學影片,然後進入線上練習,寫錯了系統會給出一些提醒,整體上來說算是合我的學習胃口
雖然說我在這個平台已經註冊了好一段時間,但之前始終有一搭沒一搭的學,因為這個平台是國外的,所以內容一律以英文呈現,在英文程度也不是那麼精通的情況下,我就有點偷懶。
後來有兩個契機讓我開始持續在這個平台上學習。
其一是我閱讀了不少有關學習和習慣養成的理論,建立一個觀念就是「不要要求自己一次學習很久或很多,但一定要保持下去」,於是我重新開始學習時,我就盡量每天都上去,要不學點東西,要不就是做點練習,總之一定上去玩一下,玩到變習慣。
其二是這個平台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我剛註冊時,這個平台還只是單純的課程匯集,但後來開始加入了不少其他項目,比如像是題目練習,讓你透過測驗加強學習過的記憶。又或這像是案例分析,會提供一個現實世界的問題,並且引導你step by step完成這個問題的處理分析,這都讓這個平台上的活動變得更多元,也更有實用感。
再來就是提供專業認證,這也是我這兩個月加強練習的主要動力,認證考核項目除了一些線上的測驗題目以外,最有挑戰性但也最有趣的,就是會有一個線上簡報測驗,平台會在簡報前24小時給你一個題目和資料,要你在這段時間內完成資料的分析,並且透過線上會議來報告自己的分析成果。
一開始要報名這個簡報其實挺猶豫的,因為我最後一次用英文做簡報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以前的英文簡報領域也完全不同。這次的英文簡報還是一個我才剛學到一定程度的領域。
不過我給自己一個心理建設,那就是只要失敗並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而成功又可以獲得豐厚報酬時,就放膽去嘗試吧。
如果我英文講得零零落落怎麼辦?如果我到時候分析不出什麼鬼怎麼辦?其實心裡一直有這樣的聲音存在。
「啊就頂多沒通過而已啊,又不會賠錢也不會有什麼危險,這些遠方的評分者我甚至完全不認識,連丟臉都沒得丟!」,就這樣告訴自己最多不過就失敗而已啊,我什麼都不會損失。
我總共挑戰了兩次,第一次失敗,在第二次才成功通過。第一次因為不熟悉,也確實疏忽掉不少東西,不過平台方寄信過來也讓我知道我在哪些面向上需要加強,而我第二次因為已經有經驗,加上也知道自己哪裡可以加強,所以就順利通過了。
這次的成功挑戰挺不錯的,除了拿到這個專業認證讓我很有成就感,此外,透過這種比較有挑戰性的活動,我也對資料科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為了準備簡報,我額外買了些書籍,也在網路上尋找各種資源,整個挑戰過程也是在考驗我的問題解決能力。
另外一個收穫則是在個人心理層面,如果早個幾年的我,可能面對這些不熟悉又有挑戰性的任務,只要能不做,我就會臨陣脫逃,但這次沒有。我第一次失敗後,還馬上報名第二次,雖然真的很想拖延逃避,想報名久一點以後的梯次,但我很清楚自己想拖延逃避的心態,所以反其道而行,決定盡快報名最快的下個梯次。事實也證明沒拖延是對的,我就在第二次取得認證,如果拖延下去,我說不定就會像以前那樣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