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將做好的名片給我一張,我一看真不得了,裡面內容超級詳細,除了學歷以外,每一 個時期的經歷通通都寫進去,連曾經在什麼單位擔任什麼職務都一一列上,然後除了現在的工作和職級以外,也包括他參與的各社團職務也都標明出來,與其說這是張名片,不如說是張濃縮的履歷表。
我大概可以理解這位朋友在想什麼,他想盡量讓別人知道他擔任過如此多的職務,以此證明他能幹有才華。
另外,我在參與一些商業簡報活動時,也會看到有些人的power point內容豐富到簡直可以稱作文件而不是簡報了,除了一頁就可能塞下好幾個圖片和圖表外,文字內容也是由大量的句子組成,有時甚至像是一篇小文章了。
我大概也可以理解這些簡報者在想什麼,他們想盡量呈現所有的資訊,深怕遺漏些什麼。另外還有一些人,他們熱愛運用各種炫目的簡報功能,這些簡報做得花花綠綠的,甚至加上許多動畫,彷彿是簡報軟體的功能秀。
身為一個資訊傳達者,不管你是用說的也好,寫文章也好,做簡報也好,設計名片也好,並不是塞進越多訊息就越好,沒錯,我們都希望盡量將訊息完完全全地傳達給對方,又或者希望盡量讓對方知道我們會這個也會那個。
但這是站在資訊傳達者的盲點,因為你很清楚自己要傳達的內容,所以自然就會覺得多塞更多內容,對方就會知道得更多,但很多時候,對方的時間有限、耐性有限、關心的範圍有限,更多的資訊很可能只會增加認知負荷,甚至將真正重要的資訊給掩蓋掉了。
如果喜歡旅遊的人,試著回憶在當地拿到的觀光地圖是長怎樣,一定是只標注必要的道路和方向,以及值得造訪的景點。這種地圖並不會鉅細靡遺地繪出每一條大街小巷和每一個地點,因為對觀光客來說,這些並不重要,反而會造成閱讀上的干擾。
又或者像是一些店家在製作如何到達自己店家的交通方法時,只會繪製重要幹道和一兩個重要地標,讓訪客知道沿著哪條路走,在哪個地標處轉彎。
當然,有些情況下,我們會需要製作很詳細的內容,但更多情況下,我們需要思考自己想要傳達的重點是什麼,以突顯重點,避免不重要的雜訊。很多傳達類型的教學作品,像是簡報製作、圖表製作、企劃書撰寫等,都會強調這一點。
要怎麼避免這種情形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依據你所需要的表達內容,尋找相關的教學,書籍就是很棒的管道,可以的話甚至可以多看幾本,更可能找出適合自己的內容,當然網路教學之類的也很好。
再來就是心態,在製作或傳達訊息前,要優先想好「我要傳達的重點是什麼?」、「我要傳達的對象是誰?」、「我要用什麼方式傳達?」,然後才是正式製作訊息。光是這樣做,應該就可以避免掉很多不重要的雜訊。
當然,有些人的問題並不是不知道這種道理,而是他太貪心,或者太焦慮,在製作訊息時永遠都會覺得遺漏任何一點訊息都好可惜。像我文章開頭說的那個朋友,他就覺得他擔任過的每項職務都是在突顯他的才華,每遺漏一項好像就是少讓人知道他一項能力,最後就是把名片做成了履歷表。
對於這種我只能說,站在資訊接受者的角度想想,你就會認清在名片裡毫無遺漏地寫下所有經歷,進到對方腦袋裡照樣被遺漏掉大部分,甚至可能反而更記不住任何內容,因為根本不知道重點在哪裡。